嫌隙的近義詞
[mark_b]
嫌隙的近義詞: 心病、芥蒂
[/mark_b]
嫌隙的意思:嫌隙,漢語詞匯。拼音:xiánxì釋義:【第1句】:因猜疑或不滿而產生的糾結惡感。【第2句】:仇怨
嫌隙的拼音:[ xián xì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嫌厭:嫌厭,拼音是xiányàn,是一個漢語詞匯,釋義為厭惡。
【第2句】:嫌隙:嫌隙,漢語詞匯。拼音:xiánxì釋義:【第1句】:因猜疑或不滿而產生的糾結惡感。【第2句】:仇怨
【第3句】:嫌棄:詞目:嫌棄解釋:厭惡而不愿意接近。拼音:xiánqì英文:refuse/reject/dislike近義詞:嫌憎、厭惡、嫌惡、厭棄、討厭。反義詞:愛慕、羨慕、仰慕、擁護。
【第4句】:心病:【第1句】:憂愁煩悶的心情:最近他好像有什么~。
【第5句】:嫌疑:嫌疑,漢語詞匯。注音:xiányí釋義:猜疑、懷疑,被懷疑某人和某事有牽連。
【第6句】:嫌憎:嫌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xiánzēng,是指厭惡憎恨。
【第7句】:嫌犯:指犯罪嫌疑人。
【第8句】:嫌怨:嫌怨,漢語詞匯。拼音:xiányuàn釋義:怨恨;仇怨。
【第9句】:嫌忌:xiánjìㄒㄧㄢˊㄐㄧˋ嫌忌(1).猜忌。《后漢書·孔融傳》:“曹操既積嫌忌,而郄慮復構成其罪。”《晉書·桓彝傳》:“於時王敦擅權,嫌忌士望,彝以疾去職。”《再生緣》第三十九回:“如今彼此無嫌忌,兒女聯姻是至親。”(2).謂嫌疑和禁忌。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四章:“他高興得忘了男女的嫌忌,竟雙手拉著鄭德富和道靜的手驚奇地問。”
【第10句】:芥蒂:芥蒂,指蒂芥,細小的梗塞物。引申為梗塞。如:心存芥蒂。
【第11句】:嫌惡:【詞語】:嫌惡【注音】:xiánwù【釋義】:厭惡,討厭。嫌xián可疑之點惡wù不好【造句】:比如說你看一個人或一群人不順眼,如:"瞧這家伙長那德行,招人嫌惡".或者用來評論壞人·如:"此人乃嫌惡之人"用來說明一個人壞的一面。【例句】: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它,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風箏》魯迅【近義詞】厭惡討厭【反義詞】喜愛喜歡
嫌隙造句:
【第1句】:您有家族因多數人共有繼承權,在不動產買賣、開發及管理時無法達成共識而產生嫌隙?
【第2句】:爭吵也好,嫌隙也罷,隨著時間的流駛,一切都逐漸的歸于平靜。
【第3句】:來這里的人都非常友好,大家彼此沒有嫌隙,還互相交換蔬菜種子和種植技巧。
【第4句】:后來,武大郎的一位盟兄弟因為瑣事與他產生嫌隙,這位仁兄聯合當地惡霸西門慶到處散播武縣令夫婦的謠言,謠言最終被施耐庵和蘭陵笑笑生寫進了小說里。
【第5句】:四指輕彈生嫌隙,人盡可夫二十年。
【第6句】:去年二人遷居來港,不久互生嫌隙,事主埋怨被告回內地治療手傷時“媾女”,被告則因事主要求代買陰道清潔劑,懷疑事主“勾佬”。
【第7句】:國藩既與他微有嫌隙,又因鄒楊各軍,被他牽擾,長毛乘勝長驅,掩入上游,心中遂越加懊恨,于是檄塔齊布回援湘潭,自督舟師迎擊靖港。
【第8句】:后來,武大郎的一位盟兄弟卻因為瑣事與他產生嫌隙,這位仁兄聯合當地惡霸西門慶到處散播武縣令夫婦的謠言,謠言最終被施耐庵和蘭陵笑笑生寫進了小說里。
【第9句】:這是極重要的,因為這可以消除嫌隙,促進理解。
【第10句】: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
【第11句】:第二件事是得知了苗安和知州陸惜禹、提刑使余應賢都有嫌隙,但與經略使馮國順關系很好,在官場關系上算是馮國順一脈。
【第12句】:嫌隙發生的時間對兩國來說都不合時宜http://www.semjishu.com/。
【第13句】:由于個人嫌隙與家庭仇恨,國家大事被視同兒戲。
【第14句】:即便他們此時嘴上不說什么,心中難免產生嫌隙,以后真要用他們時,也難免陽奉陰違,尾大不掉。
【第15句】:及兩處回報,汪罕卻沒甚異言,不過要帖木真休忘前誼,獨札木合語帶蹊蹺,尚記著中道分離的嫌隙。
嫌隙的詩句:
【第1句】:洞然絕嫌隙《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