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相安無事、相鼠之刺、相恃為命、相顧無言、相輔相成、相煎益急等“相”開頭的成語117個(gè),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相安無事[xiāng ān wú shì]
【解釋】相:互相;安:安穩(wěn)。指彼此相處沒有什么爭執(zhí)或沖突,還過得去。
【出處】宋·鄧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間相安無事者,固不得無吏,而為員不多。”
【示例】難民母子相安無事地在史太太家里住了兩天兩夜。 ——郭沫若《金剛坡下》
【第2句】:相鼠之刺[xiàng shǔ zhī cì]
【解釋】相:視。舊指人須知廉恥,要講禮義。
【出處】《詩經(jīng)·鄘風(fēng)·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示例】人惟有禮,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異禽獸之心。 ——清·程允升《幼學(xué)瓊林·鳥獸》
【第3句】:相恃為命[xiāng shì wéi mìng]
【解釋】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
【示例】賡與母氏,相恃為命。 ——宋·陸游《留夫人墓志銘》
【第4句】:相顧無言[xiāng gù wú yán]
【解釋】指彼此相對(duì)說不出話來。
【出處】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mèng)》詞:“夜來幽夢(mèng)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示例】群臣相顧無言,都覺得這是必須慎重考慮的一件事。 ——高陽《王昭君》第十五章
【第5句】:相輔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解釋】輔:輔助。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出處】清·梁啟超《初歸國演說辭》:“二派所用手段雖有不同,然何嘗不相輔相成。”
【示例】學(xué)習(xí)和復(fù)習(xí),是用以掌握知識(shí)和鞏固知識(shí)的兩個(gè)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第6句】:相煎益急[xiāng jiān yì jí]
【解釋】煎:煎熬。煎煮得為什么那樣急。比喻兄弟間自相殘害。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示例】原來都是弟兄,而且現(xiàn)正“相煎益急”,像曹操的兒子阿丕和阿植似的。 ——魯迅《華蓋集·咬文嚼字》
【第7句】:相待如賓[xiāng dài rú bīn]
【解釋】相處如待賓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賓。”
【示例】年老之后,與妻相見,皆正衣冠,相待如賓。 ——唐·房玄齡《晉書·何曾傳》
【第8句】:相仿相效[xiāng fǎng xiāng xiào]
【解釋】仿:模仿;效:效法。相互模仿效法。
【出處】明·王守仁《傳習(xí)錄》中卷:“遂以蕪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強(qiáng)之說,傾詐之謀,攻伐之計(jì)。”
【第9句】:相視莫逆[xiāng shì mò nì]
【解釋】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于心。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示例】公卿大夫相視莫逆,如出一轍。 ——清·侯方域《南省試策五》
【第10句】:相因相生[xiāng yīn xiāng shēng]
【解釋】互相承襲,互相促進(jìn)。
【出處】明·謝榛《四溟詩話》第四卷:“夫因樸生文,因拙生巧,相因相生,以至今日。”
【第11句】:相如病渴[xiāng rú bìng kě]
【解釋】病渴:有消渴的病。司馬相如借口有消渴病,不去作官。比喻對(duì)作官?zèng)]有興趣。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與卓氏婚,饒于財(cái)。其進(jìn)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閑居,不慕官爵。”
【示例】相如病渴年來劇,釀酒傾家畏不供。 ——宋·陸游《秋思》
【第12句】:相應(yīng)不理[xiāng yìng bù lǐ]
【解釋】應(yīng):回應(yīng)。指對(duì)別人的勸告、要求等一概不予理睬。
【出處】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一○五:“這是調(diào)虎離山之計(jì),馮當(dāng)然不會(huì)中計(jì),來一個(gè)相應(yīng)不理。”
【第13句】:相形見拙[xiāng xíng jiàn zhuō]
【解釋】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同“相形見絀”。
【出處】郭沫若《蒲劍集·“民族形式”商兌》:“皮簧劇在戲劇構(gòu)成上也占著超越的地位,但把來和近代小說與近代話劇比較,由于內(nèi)容的陳舊,是不免相形見拙的。”
【第14句】:相關(guān)休戚[xiāng guān xiū qī]
【解釋】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guān)聯(lián)。形容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
【出處】《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為晉休戚,不背本也。”
【示例】王親信重臣,相關(guān)休戚,期望既厚,責(zé)備不得不嚴(yán)。 ——《清史稿·恭忠親王奕?傳》
【第15句】:相驚伯有[xiāng jīng bó yǒu]
【解釋】伯有:春秋時(shí)鄭國大夫良霄的字,相傳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
【示例】請(qǐng)不要相驚伯有了。
【第16句】:相待而成[xiāng dài ér chéng]
【解釋】互相輔助以取得成功。
【出處】《漢書·魏相丙吉傳贊》:“故經(jīng)謂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明其一體,相待而成也。”
【第17句】:相與為命[xiāng yǔ wéi mìng]
【解釋】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
【示例】夫君既沒,整齊家道,母子相與為命。 ——宋·陳亮《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
【第18句】:相機(jī)而動(dòng)[xiàng jī ér dòng]
【解釋】觀察時(shí)機(jī),看到適當(dāng)機(jī)會(huì)立即行動(dòng)。
【出處】明·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志》第69回:“宜剛宜柔,相機(jī)而動(dòng)。”
【示例】等到了那里,你們可以相機(jī)而動(dòng)。
【第19句】:相得甚歡[xiāng dé shèn huān]
【解釋】得:投合。形容雙方相處融洽,非常快樂。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歡。”
【示例】逾歲,擇吉迎女歸,夫妻相得甚歡。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
【第20句】:相知有素[xiāng zhī yǒu sù]
【解釋】素:向來。指一向互相了解的好朋友。
【出處】蔡?hào)|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六回:“他人不必論,就是段芝泉等,隨從總統(tǒng)多年,相知有素,今日亦未免生疑。”
【第21句】:相克相濟(jì)[xiāng kè xiāng jì]
【解釋】互相制約而又互相促進(jìn)。
【出處】明·瞿佑《歸田詩話·陸渾山火》:“其下則水火相克相濟(jì)之說也。”
【第22句】:相視而笑,莫逆于心[xiāng shì ér xiào,mò nì yú xīn]
【解釋】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于心。
【出處】《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示例】只要攤出我的雜感來,便可以做他們的“藍(lán)譜”,“相視而笑,莫逆于心”了。 ——魯迅《而已集·“意表之外”》
【第23句】:相習(xí)成俗[xiāng xí chéng sú]
【解釋】習(xí):習(xí)慣于。相互因襲,而形成一種習(xí)俗。
【出處】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今雖至愚人,悖戾恣睢,其處斷一事,責(zé)詰一人,莫不輒曰理者,自宋以來,始相習(xí)成俗。”
【第24句】:相機(jī)觀變[xiàng jī guān biàn]
【解釋】等待時(shí)機(jī),觀察變化。
【出處】明·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回:“元帥屯兵于郝山磯,相機(jī)觀變,可以萬全。”
【第25句】:相繼而至[xiāng jì ér zhì]
【解釋】接連不斷地到來。
【出處】《三國志·蜀志·王平傳》:“涪諸軍及大將軍費(fèi)祎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退還,如平本策。”
【示例】以至天亡漢祚,兵散梁郊,降將敗軍,相繼而至,卿即便回馬首,徑返龜陰。 ——蔡?hào)|藩《五代史演義》第四十九回
【第26句】:相沿成俗[xiāng yán chéng sú]
【解釋】因襲某種做法傳下來,形成風(fēng)俗習(xí)慣。
【出處】明·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三回:“乃為角黍投于江中以祭之,系以彩線,恐為蛟龍所攖食也,又龍舟競(jìng)渡之戲,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吳,相沿成俗。”
【示例】剃頭一事,本國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爾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
【第27句】:相機(jī)行事[xiàng jī xíng shì]
【解釋】相:察看;機(jī):機(jī)會(huì)。觀察時(shí)機(jī),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二回:“如此依計(jì),往花榮軍前,密傳將令,相機(jī)行事。”
【示例】遣黃綰之大同,相機(jī)行事。 ——《明史·張璁傳》
【第28句】:相映成趣[xiāng yìng chéng qù]
【解釋】映:對(duì)照,映襯。相互襯托著,顯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出處】朱自清《“子夜”》:“寫馮云卿等三人作公債而失敗,那不過點(diǎn)綴點(diǎn)綴,取其與吳趙兩巨頭相映成趣,覺得熱鬧些。”
【示例】草木濃綠一片,點(diǎn)綴著三兩朵紅花,相映成趣。
【第29句】:相差無幾[xiāng chā wú jǐ]
【解釋】彼此沒有多大差別。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示例】這兩個(gè)方案相差無幾,大同小異。
【第30句】:相去無幾[xiāng qù wú jǐ]
【解釋】去:距離;無幾:沒有多少。指二者距離不遠(yuǎn)或差別不大。
【出處】宋·蘇洵《嘉祐集·衡論下·田制》:“是今之稅與周之稅輕重之相去無幾也。”
【示例】二者皆非良法,相去無幾也。(宋·蘇軾《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
【第31句】:相切相磋[xiāng qiē xiāng cuō]
【解釋】指相互研討。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弟子職》:“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長其儀。”
【第32句】: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 mò]
【解釋】濡:沾濕;沫:唾沫。泉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示例】或低首下心,求其民之相濡以沫。 ——清·梁啟超《外債平議》
【第33句】:相見恨晚[xiāng jiàn hèn wǎn]
【解釋】恨:遺憾。只恨相見得太晚。形容一見如故,意氣極其相投。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天子召見三人,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
【示例】女界偉人,久震耳鼓,真相見恨晚了。 ——清·蕭山湘靈子《軒亭冤》第五出
【第34句】:相去咫尺[xiāng qù zhǐ chǐ]
【解釋】咫尺:很短的距離。指相差很少。
【出處】宋·洪邁《夷堅(jiān)丙志·饒氏婦》:“相去咫尺,而莫見其形貌。”
【第35句】:相機(jī)而言[xiàng jī ér yán]
【解釋】觀察適當(dāng)時(shí)機(jī)而說話。
【出處】明·湯顯祖《南柯記·象譴》:“倘若吾王問及,不免相機(jī)而言。”
【第36句】:相見無日[xiāng jiàn wú rì]
【解釋】沒有再見面的日子了。
【出處】宋·洪邁《夷堅(jiān)甲志·倪輝方技》:“紹興二年冬,虞之子并甫過輝,輝曰:'與君相見無日矣。’”
【第37句】:相習(xí)成風(fēng)[xiāng xí chéng fēng]
【解釋】習(xí):習(xí)慣。指都習(xí)慣于某種做法或看法,而成為一種風(fēng)習(xí)。
【出處】宋·高登《高東溪集·蔽主下》:“各挾所能以媒進(jìn),阿諛軟熟,相習(xí)成風(fēng)。”
【示例】永樂以還,崇臺(tái)閣體,諸大老倡之,眾人應(yīng)之,相習(xí)成風(fēng),靡然不覺。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二十
【第38句】:相門灑掃[xiàng mén sǎ sǎo]
【解釋】相:宰相、丞相、相國。在宰相門前掃地。形容干求有術(shù)。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時(shí),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dú)早夜掃齊相舍人門外。”
【示例】世路揶揄誠有鬼,相門灑掃豈無人。 ——清·錢謙益《吉水公總憲詣闕》詩
【第39句】:相反相成[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
【解釋】兩個(gè)看起來是相反的事物,實(shí)際上是互相依賴,互相促進(jìn)的。指相反的東西有同一性。
【出處】《漢書·藝文志》:“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示例】“詩教”原是“溫柔敦厚”,宋人又以“無邪”為“詩教”;這卻不是相反相成的。 ——朱自清《詩言志辨·序》
【第40句】:相門有相,將門有將[xiàng mén yǒu xiàng,jiàng mén yǒu jiàng]
【解釋】相:宰相、丞相、相國。指宰相和大將之家的子孫能夠繼承父業(yè),有將相的才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示例】諺曰:'相門有相,將門有將。’斯不唯其性,蓋言習(xí)之所得也。 ——《魏書·李彪傳》
【第41句】:相得無間[xiāng dé wú jiàn]
【解釋】間:隔閡。形容相互之間相處得很融洽,沒有一點(diǎn)隔閡。
【出處】清·趙翼《甌北詩話·韓昌黎詩》:“一旦相遇,遂不覺膠之投漆,相得無間,宜其傾倒之至也。”
【示例】此皆陰陽五行之所為,外之盈天地之間,內(nèi)之備于吾身,外內(nèi)相得無間而養(yǎng)道備。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卷上
【第42句】:相與一口[xiāng yǔ yī kǒu]
【解釋】串通一氣,異口同聲。
【出處】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孤憤》:“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
【第43句】:相貌堂堂[xiàng mào táng táng]
【解釋】形容長相端正,身材魁梧。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第二要相貌堂堂,威儀出眾。”
【示例】但見伍尚志威風(fēng)凜凜,相貌堂堂。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一回
【第44句】:相忘江湖[xiāng wàng jiāng hú]
【解釋】魚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由于沒有急切的需要而相忘,各不關(guān)心。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示例】見面唯唯循禮如對(duì)大賓,退如游魚相忘江湖。 ——二月河《乾隆皇帝》十七
【第45句】:相敬如賓[xiāng jìng rú bīn]
【解釋】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對(duì)待賓客一樣。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示例】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賓。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鸞鸞傳》
【第46句】:相時(shí)度力[xiàng shí duó lì]
【解釋】相:察看。觀察時(shí)機(jī),估算力量。
【出處】唐·司空?qǐng)D《題東漢傳后》:“君子救時(shí)雖切,必相時(shí)度力,以致其用。”
【第47句】:相安相受[xiāng ān xiāng shòu]
【解釋】指互相幫助,使彼此安居。
【第48句】:相助為理[xiāng zhù wéi lǐ]
【解釋】理:料理。指幫助料理事物。
【出處】《后漢書·嚴(yán)光傳》:“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
【示例】我們是莫逆之交,相約倘若國家有用我輩的日子,凡我同人,俱要出來相助為理的。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
【第49句】:相視而笑[xiāng shì ér xiào]
【解釋】雙方互相看著,發(fā)出會(huì)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態(tài)。
【出處】《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示例】兩人屈指算了一下,相視而笑。 ——錢鐘書《圍城》第九章
【第50句】:相為表里[xiāng wéi biǎo lǐ]
【解釋】表里:外表和內(nèi)里。指相互間配合為外表和內(nèi)里。
【出處】《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彼懲往年之?dāng)。瑢侄Y(jié)親,相為表里。”
【示例】明·徐復(fù)祚《投梭記·渡江》:“每事與大將軍相為表里,眼見得大事可成。”
【第51句】:相對(duì)如賓[xiāng duì rú bīn]
【解釋】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對(duì)待賓客一樣。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賓。”
【第52句】:相呴相濟(jì)[xiāng xǔ xiāng jì]
【解釋】指互相救助。
【出處】語出《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
【第53句】:相倚為命[xiāng yǐ wéi mìng]
【解釋】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
【示例】平生相倚為命兮,未嘗輕去吾親之傍。 ——宋·陸游《青陽夫人墓志銘》
【第54句】:相體裁衣[xiàng tǐ cái yī]
【解釋】相:視。量體裁衣,比喻根據(jù)實(shí)際具體情況而做出計(jì)劃和行事。
【出處】清·李漁《巧團(tuán)圓·認(rèn)母》:“且把他性情伎倆數(shù)說一番,看他做得什么事來,然后相體裁衣,把個(gè)地位安頓他便了。”
【示例】我現(xiàn)在只好相體裁衣了。
【第55句】:相親相愛[xiāng qīn xiāng ài]
【解釋】形容關(guān)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處】明·王世貞《鳴鳳記·拜謁忠靈》:“與嚴(yán)家大相自幼往往來來,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親相愛,就是一個(gè)人相交,不放下懷。”
【示例】想起昨天晚上,還是有說有笑,相親相愛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變了這個(gè)情形。 ——清·吳趼人《情變》第五回
【第56句】:相顧失色[xiāng gù shī sè]
【解釋】顧:看;失色:因驚恐而變了臉色。你看我,我看你,嚇得臉色都變了。
【出處】《舊五代史·周書·段希堯傳》:“使于吳越,及乘舟泛海,風(fēng)濤暴起,楫師仆從,皆相顧失色。”
【示例】五人相顧失色,悔飲其酒。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百一十三
【第57句】:相生相克[xiāng shēng xiāng kè]
【解釋】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的互相生發(fā)以互相克制的關(guān)系。后引申為一般物質(zhì)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卷四十六:“便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克。”
【示例】五色旗按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九回
【第58句】:相煎何急[xiāng jiān hé jí]
【解釋】煎:煎熬。煎煮得為什么那樣急。比喻兄弟間自相殘害。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示例】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來因皖南事變?cè)凇缎氯A日?qǐng)?bào)》上題詞
【第59句】:相類相從[xiāng lèi xiāng cóng]
【解釋】同類的事物能相互感應(yīng)。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六十六:“物遇相類相從,此龍吟云起,虎嘯風(fēng)生,道之交感,非類不可。”
【第60句】:相去懸殊[xiāng qù xuán shū]
【解釋】比喻相差很遠(yuǎn)。
【示例】張家沒落后的生活與昔日豪華享受真是相去懸殊。
【第61句】:相慶彈冠[xiāng qìng tán guān]
【解釋】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zhǔn)備做官。指官場(chǎng)中一人當(dāng)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出處】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禹彈冠。’”宋·蘇洵《管仲論》:“一日無促,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示例】喜入朝相慶彈冠,應(yīng)須頌當(dāng)年蓄怨,把遺忠棄節(jié),圖繪凌煙。 ——明·王世貞《鳴鳳記·忠良會(huì)邊》
【第62句】:相判云泥[xiāng pàn yún ní]
【解釋】判:分辨;云泥:天上的云彩,地上的泥土。高低差別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樣懸殊。形容相差極遠(yuǎn)。
【出處】唐·杜甫《送韋書記赴西安》詩:“夫子歘通貴,云泥相望懸。”
【示例】只因先君見背太早,耳少正訓(xùn),遂至今日與世兄相判云泥。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三回
【第63句】:相時(shí)而動(dòng)[xiàng shí ér dòng]
【解釋】觀察時(shí)機(jī),針對(duì)具體情況采取行動(dòng)。
【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shí)而動(dòng),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
【示例】顯和具陳宜杜門晦跡,相時(shí)而動(dòng),孝武深納焉。 ——《周書·宇文神舉傳》
【第64句】:相生相成[xiāng shēng xiāng chéng]
【解釋】互相轉(zhuǎn)化,互相促進(jìn)。
【出處】宋·陳亮《量度權(quán)衡策》:“律生而為度量權(quán)衡,制器以盡天下之變,是豈可以常法而論其相生相成之義乎!”
【第65句】:相鼠有皮[xiàng shǔ yǒu pí]
【解釋】相:視。看看老鼠尚且還有皮。舊指人須知廉恥,要講禮義。
【出處】《詩經(jīng)·鄘風(fēng)·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通“義”);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第66句】:相如題柱[xiāng rú tí zhù]
【解釋】司馬相如前往西安途經(jīng)升仙橋時(shí),在門柱上寫下的誓言。形容立志求取功名的行為。
【出處】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市門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
【示例】相如題柱,終軍棄繻。 ——唐·李翰《蒙求》
【第67句】:相知恨晚[xiāng zhī hèn wǎn]
【解釋】相知:相互了解。認(rèn)識(shí)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歡甚,無厭,恨相知晚也。”
【示例】我們都有相知恨晚之感。
【第68句】:相滅相生[xiāng miè xiāng shēng]
【解釋】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的互相生發(fā)以互相克制的關(guān)系。后引申為一般物質(zhì)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
【出處】《漢書·藝文志》:“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示例】同業(yè)相感,因有感業(yè),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楞嚴(yán)經(jīng)》
【第69句】:相互尊重[xiāng hù zūn zhòng]
【解釋】尊重:敬重,重視。指互相重視。
【示例】我們要相互尊重。
【第70句】:相輔而行[xiāng fǔ ér xíng]
【解釋】互相協(xié)助進(jìn)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出處】清·張岱《歷書眼序》:“諏日者與推命者必相輔而行,而后兩者之說始得無蔽。”
【示例】與革命之建設(shè),必相輔而行,猶人之兩足,鳥之雙翼也。 ——孫中山《心理建設(shè)》第六章
【第71句】:相莊如賓[xiāng zhuāng rú bīn]
【解釋】相處如待賓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處】清·余懷《班橋雜記·麗品》:“茍兒心之所好,雖相莊如賓,性與之洽也。”
【第72句】:相逐心生[xiàng zhú xīn shēng]
【解釋】相:相貌;逐:隨著。其貌不揚(yáng)的人,會(huì)因他的德才而使人對(duì)他的相貌產(chǎn)生好感。
【出處】宋·陳摶《神相全編》二:“相逐心生相術(shù)真。心能生相,原牛理也。”
【示例】夫相者,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往。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九回
【第73句】:相忘形骸[xiāng wàng xíng hái]
【解釋】指彼此不拘形跡,無所顧忌。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梅》:“答云:'小梅事我年余,相忘形骸,我已婉求之矣。’”
【第74句】:相女配夫[xiàng nǚ pèi fū]
【解釋】指衡量女兒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女婿。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月下老錯(cuò)配本屬前緣》:“竊以因材而篤,乃天道之常,相女配夫,實(shí)人事之正。”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14回:“相女配夫,真是天下第一難事!何況女公子這樣才貌呢!”
【第75句】:相去天淵[xiāng qù tiān yuān]
【解釋】天淵:高天和深淵。比喻二者相隔極遠(yuǎn),差別極大。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五十九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淵;一圣一狂,亦判若黑白矣。”
【第76句】:相視無言[xiāng shì wú yán]
【解釋】指彼此相對(duì)說不出話來。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三百六十三:“引劉至一廳,朱紫數(shù)十,有相識(shí)者,有已歿者,各相視無言。”
【示例】這樣一想,便慢慢的回過臉來,握著秋谷的手,含情帶愧,相視無言。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三十三回
【第77句】:相得恨晚[xiāng dé hèn wǎn]
【解釋】認(rèn)識(shí)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英》:“二人縱飲甚歡,相得恨晚。”
【第78句】:相失交臂[xiāng shī jiāo bì]
【解釋】比喻機(jī)會(huì)錯(cuò)過。
【出處】《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
【示例】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四回:“蒹葭秋水,相失交臂。”
【第79句】:相倚為強(qiáng)[xiāng yǐ wéi qiáng]
【解釋】互相倚靠幫助而強(qiáng)大。形容團(tuán)結(jié)一致而有力量。
【出處】南朝·宋·劉彧《宣旨永嘉王子仁》:“正賴汝輩兄弟,相倚為強(qiáng),庶使天下不敢闚覘王室。”
【第80句】:相呴以濕[xiāng xǔ yǐ shī]
【解釋】彼此以呼出的氣濕潤對(duì)方。后比喻在困難時(shí)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幫助。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氣相濕。”
【第81句】:相帥成風(fēng)[xiāng shuài chéng fēng]
【解釋】層層影響成為風(fēng)氣。帥,同“率”。
【出處】宋·蘇軾《擬進(jìn)士對(duì)御試策引狀》:“臣恐自今以往,相帥成風(fēng),雖直言之科,亦無敢以直言進(jìn)者。”
【第82句】:相親相近[xiāng qīn xiāng jìn]
【解釋】形容彼此親愛和好。
【出處】唐·杜甫《江村》:“自來自去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第83句】:相提并論[xiāng tí bìng lùn]
【解釋】相提:相對(duì)照;并:齊。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wù)摶蚩创?/p>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并論,是自明揚(yáng)主上之過。”
【示例】二者相提并論,則陳張兩公之捐軀殉難,均有所迫而然也。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第84句】:相與有成[xiāng yǔ yǒu chéng]
【解釋】相互交往協(xié)助而有所成就。
【出處】明·袁宏道《荊州修復(fù)北城碑記》:“公實(shí)心任事,念念皆經(jīng)國長計(jì),郡邑大政,無不畢舉。一時(shí)良二千石及丞以下,皆卓卓有民譽(yù),故能相與有成。”
【示例】賢弟素有壯志,且自勇略勝人,今又幸得與南官人交契,同往投張公,自可相與有成,實(shí)當(dāng)竭力報(bào)國。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九回
【第85句】:相得益章[xiāng dé yì zhāng]
【解釋】指互相配合、補(bǔ)充、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
【出處】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huì)神,相得益章。”
【第86句】:相煎太急[xiāng jiān tài jí]
【解釋】煎:煮。煮得為什么那樣急。比喻兄弟間自相殘害。
【出處】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示例】現(xiàn)在正是公司危機(jī)之時(shí),每個(gè)部門都要團(tuán)結(jié)一致,何必相煎太急呢?
【第87句】:相與為一[xiāng yǔ wéi yī]
【解釋】相與:相互。相互結(jié)合成為一體。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諸侯恐懼,同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謂之性情,性情相與為一瞑,情亦性也,謂性已善,奈其情何?”
【示例】崔胤本留衛(wèi)兵,欲以制敕使也,今敕使、衛(wèi)兵相與為一,將若之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六十二
【第88句】:相逢恨晚[xiāng féng hèn wǎn]
【解釋】形容一同如故,意氣極其相投。見“相見恨晚”。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天子召見三人,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
【示例】相逢恨晚,人誰道、早有輕離輕折。 ——宋·吳儆《念奴嬌》詞
【第89句】:相沿成習(xí)[xiāng yán chéng xí]
【解釋】依照相傳下來的一套慢慢地成了習(xí)慣。
【出處】高陽《慈禧前傳》:“這雖有假公濟(jì)私之嫌,相沿成習(xí),變做軍機(jī)章京的一種特權(quán)。”
【示例】這條風(fēng)俗就是相沿成習(xí)下來的。
【第90句】:相須而行[xiāng xū ér xíng]
【解釋】互相依存而行動(dòng)一致。
【出處】《后漢書·劉陶傳》:“夫天之與帝,帝之與人,猶頭之與足,相須而行也。”
【第91句】:相門相種[xiàng mén xiàng zhǒng]
【解釋】相:宰相、丞相、相國。指宰相的子孫能夠繼承父業(yè),有將相的才能。
【出處】明·高明《琵琶記·牛氏規(guī)奴》:“多應(yīng)是相門相種,可惜不做廝兒。”
【第92句】:相風(fēng)使帆[xiàng fēng shǐ fán]
【解釋】比喻做事隨機(jī)應(yīng)變。
【出處】宋·釋道元《五燈會(huì)元·圓通禪師》:“看風(fēng)使帆,正是隨波逐浪。”
【第93句】:相呴相濡[xiāng xū xiāng rú]
【解釋】呴:吐口水;濡:沾濕。原指泉水干竭,魚兒互相吐口水以沾濕求生。后比喻處于困境之中,互相竭力救助。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94句】:相依為命[xiāng yī wéi mìng]
【解釋】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
【示例】死而復(fù)生的只有這些雜亂的敗草。永逝不返的卻是我們相依為命的慈母。 ——郭沫若《棠棣之花》
【第95句】:相門出相[xiàng mén chū xiàng]
【解釋】宰相門里還出宰相。舊指名門子弟能繼承父兄事業(yè)。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示例】元·劉時(shí)中《上高監(jiān)司》:“相門出相前人獎(jiǎng),官上加官后代昌。”
【第96句】:相忍為國[xiāng rěn wèi guó]
【解釋】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讓步。
【出處】《左傳·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nèi),焉用之。”
【示例】我們除向國民黨提出抗議和善后條件外,仍然相忍為國。 ——毛澤東《評(píng)國民黨十一中全會(huì)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huì)》
【第97句】:相見以誠[xiāng jiàn yǐ chéng]
【解釋】以真心誠意相待。
【出處】《清史稿·賈樸傳》:“與吏民相見以誠,屏絕請(qǐng)讬,政聲大起。”
【示例】元洪不敏,惟與諸君子相見以誠,合力同心,共匡大局。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一○二
【第98句】:相濡以澤[xiāng rú yǐ zé]
【解釋】濡:沾濕;澤:唾液或汗水。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在困難的處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處】清·曾國藩《廣東嘉應(yīng)州知州劉君事狀》:“噓枯養(yǎng)瘠,相濡以澤。”
【第99句】:相輔而成[xiāng fǔ ér chéng]
【解釋】輔:輔助。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進(jìn)取,就不能無我的審慎周詳,這就叫做相輔而成。”
【示例】文王的大德,武王的功績,相輔而成,相輔而成! ——老舍《新時(shí)代的舊悲劇》
100、相濡相呴[xiāng rú xiāng xǔ]
【解釋】濡:濕潤;呴:吐口水。互相吐口水,濕潤對(duì)方。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示例】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厭求索。 ——金·元好問《女兒山避兵送李長源歸關(guān)中》詩
10【第1句】:相視失色[xiāng shì shī sè]
【解釋】彼此相看,變了臉色。多形容驚慌、驚詫的情狀。
【出處】錢基博《吳祿貞傳》:“時(shí)良弼、姚錫光在座,相視失色。”
10【第2句】:相去萬里[xiāng qù wàn lǐ]
【解釋】比喻距離很遠(yuǎn)或差距極大。
【出處】漢·王充《論衡·談天》:“相去萬里,小大不變,方今天下得地之廣少矣。”
【示例】成都與維揚(yáng),相去萬里地。 ——唐·岑參《萬里橋》
10【第3句】:相對(duì)無言[xiāng duì wú yán]
【解釋】指彼此相對(duì)說不出話來。
【出處】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mèng)》詞:“夜來幽夢(mèng)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示例】蓁的官員只有相對(duì)無言,不敢回答一語。 ——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二十回
10【第4句】:相得益彰[xiāng dé yì zhāng]
【解釋】相行:互相配合、映襯;益:更加;彰:顯著。指兩個(gè)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聚精會(huì)神,相得益章(彰)。”
【示例】由于它的內(nèi)容太卓越了,樸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響;相反的,卻使它們相得益彰。 ——秦牧《茅臺(tái)·花雕瓶子》
10【第5句】:相交有年[xiāng jiāo yǒu nián]
【解釋】互相交往已經(jīng)很多年了。形容交情很深。
【示例】受了屈辱的董福祥,自然心有不甘,回到營里,先找“軍師”,正是相交有年,不久才翩然來訪的李來中。 ——高陽《慈禧全傳》八十
10【第6句】:相喣以沫[xiāng xǔ yǐ mò]
【解釋】喣:吐口水。彼此吐口水來濕潤對(duì)方。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竭力互相幫助。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詰鮑》:“儉以率物,以為美談,所謂盜跖分財(cái),取少為讓,陸處之魚,相喣以沫也。”
【示例】展轉(zhuǎn)無窮,相喣以沫,蓋皆分利之人也。 ——嚴(yán)復(fù)《論滬上創(chuàng)興女學(xué)堂事》
10【第7句】:相去幾何[xiāng qù jǐ hé]
【解釋】去:距離;幾何:多少。彼此之間相關(guān)多遠(yuǎn)呢?表示差別不大。
【出處】《老子》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示例】使法而無變政之震蕩,則奄奄一息,其于支那相去幾何矣。 ——李群《殺人篇》
10【第8句】:相形失色[xiāng xíng shī sè]
【解釋】失色:失去光彩。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得大大不如。
【出處】秦牧《在仙人掌叢生的地方》:“仙人掌終于鍛煉出現(xiàn)在這樣一種使普通植物為之相形失色的倔強(qiáng)性格和卓特風(fēng)貌。”
10【第9句】:相激相蕩[xiāng jī xiāng dàng]
【解釋】激:沖擊;蕩:震蕩。形容事物之間相互沖擊、震蕩。
【出處】李劼人《死水微瀾》前記:“內(nèi)容以成都城外一個(gè)小鄉(xiāng)鎮(zhèn)為主要背景,具體寫出那時(shí)內(nèi)地社會(huì)上兩種惡勢(shì)力的相激相蕩。”
【示例】切忌煎迫太甚,相激相蕩,演成兩敗俱傷之局,既非中央之本心,復(fù)違德等之始愿。 ——毛澤東《朱德等給何應(yīng)欽、白崇禧的電報(bào)》
1【第10句】:相須為命[xiāng xū wéi mìng]
【解釋】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
【示例】而直方以進(jìn)士及第,母子二人相須為命。 ——·蘇軾《乞?qū)⒑限D(zhuǎn)一官與李直方酬獎(jiǎng)狀》
1【第11句】:相形見絀[xiāng xíng jiàn chù]
【解釋】形:對(duì)照;絀:不夠,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四回:“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
【示例】他一個(gè)部曹,戴了個(gè)水晶頂子去當(dāng)會(huì)辦,比著那紅藍(lán)色的頂子,未免相形見絀。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十回
1【第12句】:相沿成例[xiāng yán chéng lì]
【解釋】依照相傳下來的一套慢慢地成了示例。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十一回:“其實(shí)四川的大員,無論到任卸任,出境入境,夾帶私貨是相沿成例的了。”
【示例】這一名不符實(shí)的情況相沿成例,是出于國際上一個(gè)罕見的錯(cuò)誤。 ——高陽《草莽英雄》第一章
1【第13句】:相持不下[xiāng chí bù xià]
【解釋】持:對(duì)抗。雙方對(duì)立,彼此相持,不肯讓步。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xiàng)之權(quán)未有所分也。”
【示例】直隸議員籍忠寅,主張守舊,湖北議員劉成禺,主張維新,彼此相持不下。 ——蔡?hào)|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回
1【第14句】:相提而論[xiāng tí ér lùn]
【解釋】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wù)摶蚩创?/p>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yáng)主上之過。”
1【第15句】:相機(jī)而行[xiàng jī ér xíng]
【解釋】相機(jī):觀察當(dāng)時(shí)情況。看當(dāng)時(shí)的具體情況而決定自己的行動(dòng)。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某當(dāng)與主公同往,相機(jī)而行,自有良策。”
【示例】相機(jī)而行,大概以堅(jiān)守為主,必賊人實(shí)有間可乘。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4回
1【第16句】:相逢狹路[xiāng féng xiá lù]
【解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出處】漢·樂府詩《相逢行》:“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
【示例】非是我人前賣弄忒裝,人前賣弄忒裝喬,也只是相逢狹路難推調(diào)。 ——明·屠隆《彩毫記·乘醉騎驢》
1【第17句】:相門有相[xiàng mén yǒu xiàng]
【解釋】宰相門里還出宰相。舊指名門子弟能繼承父兄事業(yè)。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示例】上目送之久,謂朱異曰:“可謂相門有相。” ——《南史·王訓(xùn)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