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合”的成語大全(195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合盤托出、阿諛茍合、中外合璧等含“合”的成語195個,其中“合”開頭的18個,“合”結尾的69個,“合”在中間的10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合”開頭的成語
【第1句】:合盤托出[hé pán tuō chū]
【解釋】指全部顯露或說出。
【出處】清·李光庭《鄉言解頤·地部·婚姻》:“鄙夫欣羨之眼,敗家婦不足之心,合盤托出。”
【示例】我很為你懇摯純真的感情,無保留合盤托出的氣度和敏銳深入的思考所打動。 ——劉心武《寫在水仙花旁》
【第2句】:合膽同心[hé dǎn tóng xīn]
【解釋】猶言同心同德。
【出處】《共同和合歌》:“和氣自然兄弟眾,合膽同心拜五人。”
【示例】兄弟們合膽同心,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第3句】:合浦珠還[hé pǔ zhū huán]
【解釋】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出處】《后漢書·循吏傳·孟嘗》:“(合浦)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
【示例】我當時雖失的一件無足重輕的東西,究竟能夠合浦珠還,我心里總覺喜歡得很。 ——《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十五回
【第4句】:合情合理[hé qíng hé lǐ]
【解釋】符合情理。
【出處】陳殘云《山谷風煙》第11章:“黃為民心情顯得輕松,覺得周祺這個人很可愛,既有原則,又能合情合理地幫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示例】學校認為這個方案合情合理,就定為制度。 ——柯巖《特邀代表》
【第5句】:合而為一[hé ér wéi yī]
【解釋】把散亂的事物合在一起。
【出處】《史記·春申君列傳》:“臣為王慮,莫若善楚。秦楚合而為一以臨韓,韓必斂手。”
【示例】學者能集眾長合而為一,若易牙以五味調和,則為全味矣。 ——明·謝榛《四溟詩話》第三卷
【第6句】:合兩為一[hé liǎng wéi yī]
【解釋】指將兩者合為一個整體。同“合二為一”。
【出處】《后漢書·楊震傳》:“伏見詔書為阿母興起津城門內第舍,連里竟街,雕修繕飾,窮極巧伎。”李賢注:“合兩坊而為一宅。”
【第7句】:合心合意[hé xīn hé yì]
【解釋】猶稱心如意。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你還裝什么呆。你難道不知道林姑爺升了湖北的糧道,娶了一位繼母,十分合心合意。”
【第8句】:合二為一[hé èr wéi yī]
【解釋】指將兩者合為一個整體。
【出處】清·袁枚《新齊諧·佟觭角》:“一人劈面來,急走如飛,勢甚猛,傅不及避,兩胸相撞,竟與己身合二為一。”
【示例】我們要把這兩個車間合二為一。
【第9句】:合衷共濟[hé zhōng gòng jì]
【解釋】猶言同心協力。
【出處】謝彬《民國政黨史》第四節:“進步黨亦感兩黨提攜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濟。”
【第10句】:合從連橫[hé zòng lián héng]
【解釋】從:通“縱”;橫:通“衡”。泛指縱橫捭闔的手段。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約從連橫,兵革不藏。”
【示例】天下方務于合從連橫,以攻伐為賢。 ——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第11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hé bào zhī mù,shēng yú háo mò]
【解釋】合抱:兩臂圍攏,形容樹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細小。粗大的樹木都是由小樹苗長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
【出處】《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12句】:合從連衡[hé zòng lián héng]
【解釋】從:通“縱”;衡:通“橫”。指聯合抗敵。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
【示例】陵夷至于戰國,天下分而為七,合從連衡,經數十年,秦遂并兼四海。 ——《漢書·地理志上》
【第13句】:合不攏嘴[hé bù lǒng zuǐ]
【解釋】指人高興得關不住嘴。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親又會怎樣高興得合不攏嘴巴……”
【示例】他的一個笑話逗得大家合不攏嘴。
【第14句】:合則留,不合則去[hé zé liú,bù hé zé qù]
【解釋】指脾氣相投或意見一致,就在一起共事,反之則離開。
【出處】宋·蘇軾《范增論》:“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項羽以成功名,陋也。”
【示例】諍而不聽,合則留,不合則去,此吾夫子所以……不脫冕而行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七回
【第15句】:合浦還珠[hé pǔ huán zhū]
【解釋】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同“合浦珠還”。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今分一顆與你帶去,我自留一顆,以寓合浦還珠之意。”
【示例】合浦還珠自有時,驚危目下且安之。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
【第16句】:合眼摸象[hé yǎn mō xiàng]
【解釋】閉著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后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隨所觸體得一處。’”
【第17句】:合家歡[hé jiā huān]
【解釋】全家老小合拍的照片。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7回:“劉芝田做上海道的時候,出五百銀子,請他畫一張合家歡。”
【第18句】:合刃之急[hé rèn zhī jí]
【解釋】合刃:兵器的鋒刃碰在了一起,指交戰。指戰斗到了最激烈最危急的時刻。也形容事情發展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出處】《漢書·晁錯傳》:“臣又聞用兵臨戰,合刃之急者三。”
“合”結尾的成語
【第1句】:阿諛茍合[ē yú gǒu hé]
【解釋】阿諛:迎合別人的意思;茍合:無原則地附和。迎合別人的心思,無原則地附和。
【出處】《史記·封禪書》:“怪遇阿諛茍合之徒,……不可勝數也。”
【第2句】:富貴他人合[fù guì tā rén hé]
【解釋】一個人富貴時,非親非故的人也會向他聚集靠攏。形容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關系以金錢多少和地位高低為轉移。
【出處】晉·曹攄《感舊》詩:“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廉藺門易軌,田竇相奪移。”
【第3句】:貧賤親戚離,富貴他人合[pín jiàn qīn qī lí,fù guì tā rén hé]
【解釋】他人:外人;合:聚合。貧賤時親朋戚友都疏遠你,富貴時素不相識的人都會來巴結你。指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22卷:“有句古詩說得好,道是:'貧賤親戚離,富貴他人合。’賈似道做了國戚,朝廷恩寵曰隆,那一個不趨奉他?”
【第4句】:毀方瓦合[huǐ fāng wǎ hé]
【解釋】毀去棱角,與瓦礫相合。比喻屈己從眾,君子為道不遠離于人。后指毀棄自己的原則,迎合世俗。
【出處】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
【示例】故《儒行》欲毀方瓦合,《老子》欲和光同塵。 ——宋·俞文豹《吹劍錄》
【第5句】:后仰前合[hòu yǎng qián hé]
【解釋】仰:仰面朝天;合:彎身俯地。身體前后晃動,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樣子。
【示例】我被他的幽默搞笑得后仰前合。
【第6句】:朝升暮合[zhāo shēng mù gě]
【解釋】零碎賣米。形容生活困難。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8卷:“若有得一兩二兩贏余,便也留著些做個根本,而今只好繃繃拽拽,朝升暮合過去,那得贏余。”
【示例】他們一家過著朝升暮合的日子。
【第7句】:天緣湊合[tiān yuán còu hé]
【解釋】天緣:自然的機緣。舊時認為男女結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屬巧合。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這婚姻是天緣湊合。”
【示例】我正因他的一件事為難,要請教別人去。如今遇見姐姐,真是天緣湊合,求姐姐指教。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
【第8句】:云交雨合[yún jiāo yǔ hé]
【解釋】指相會,重逢。
【出處】唐·李益《古別離》詩:“江回漢轉兩不見,云交雨合知何年。”
【第9句】:悲歡離合[bēi huān lí hé]
【解釋】悲傷、歡樂、離散、聚會。泛指生活中經歷的各種境遇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心情。
【出處】宋·蘇軾《水調歌頭》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陽缺,此事古難全。”
【示例】童年的記憶最單純最真切,影響最深最久,種種悲歡離合,回想起來最有意思。 ——朱自清《我是揚州人》
【第10句】:志同氣合[zhì tóng qì hé]
【解釋】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處】宋·曾敏行《獨醒雜志》第四卷:“逢原每不樂補之所為,而墨花實不逮,唯長于平遠,遇志同氣合者始為作之。”
【第11句】:金釵細合[jīn chāi xì hé]
【解釋】金釵和鈿合。傳說中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的信物。
【出處】金釵和鈿合。傳說中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的信物。
【示例】唐·陳鴻《長恨歌傳》:“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導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搖,垂金璫。”
【第12句】:情投誼合[qíng tóu yì hé]
【解釋】雙方感情和心意都很投合。
【出處】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顧碧筠》:“我天生頑魯,狂放粗豪。性別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誼合,如漆如膠。”
【第13句】:行不茍合[xíng bù gǒu hé]
【解釋】指做事有主見,不隨便附和別人。
【出處】漢·荀悅《漢紀·高后紀》:“建為人口辯,初名廉直,行不茍合。”
【示例】唐·張說《齊黃門侍郎廬公神道碑》:“清明虛受,磊落標奇,言不詭行,行不茍合,游心英俊,門無塵雜。”
【第14句】:志同心合[zhì tóng xīn hé]
【解釋】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訪俠》:“官居臺省,曾叨寵幸,只為愛山水窠巢,早離脫仕途坑阱。喜你志同心合,志同心合,果然堪敬!和你結師生,共老林泉下,同期大道成。”
【第15句】:起承轉合[qǐ chéng zhuǎn hé]
【解釋】起:開頭;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轉:轉折;合:結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出處】清·金圣嘆《西廂記讀法》:“有此許多起承轉合,便令題目透出文字。”
【示例】然而不得已,也只好起承轉合,上臺去說幾句。 ——魯迅《而已集·通信》
【第16句】:貌離神合[mào lí shén hé]
【解釋】指表面上不同而實質上一致。
【出處】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夫六朝雖尚文采,然其健者則緩急疾徐,縱送激射,同符《史》、《漢》,貌離神合,精彩奪人。”
【示例】也許你有時會覺得遠離過去,這只是貌離神合,這意味著你更加接近過去了。 ——余華《往事與刑罰》
【第17句】: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解釋】道:途徑。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
【示例】兩人起先雖覺得志同道合,后來子美的熱狂冷了。 ——聞一多《杜甫》
【第18句】:表里相合[biǎo lǐ xiāng hé]
【解釋】內外互相應和。
【出處】春秋·呂尚《陰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戰于雨水之間,乘敵過邑,是謂表里相合。”
【第19句】:意氣相合[yì qì xiāng hé]
【解釋】意氣:志趣性格;合:合得來。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處】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
【示例】兩人意氣相合,抵掌而談者三日。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
【第20句】:前仰后合[qián yǎng hòu hé]
【解釋】身體前后晃動。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樣子。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四十回:“把李瓶兒笑的前仰后合。”
【示例】眾人聽了,越發哄然大笑的前仰后合。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
【第21句】:內應外合[nèi yīng wài hé]
【解釋】應:接應;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應。
【出處】《三國志通俗演義·姜維祁山戰鄧艾》:“忽報有內應外合之兵,蜀軍潰散。”
【示例】我等不若密通無知,內應外合,事可必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4回
【第22句】:大開大合[dà kāi dà hé]
【解釋】形容文思跌蕩,放得開,收得攏。
【出處】清·趙翼《憂旱》:“今年天作奇文章,大開大合為弛張。”
【第23句】:延津之合[yán jīn zhī hé]
【解釋】指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在延津會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緣會合。同“延津劍合”。
【出處】清·余懷《板橋雜記·軼事》:“掃眉才子,慧業文人,時節因緣,不得不為'延津之合’矣。”
【第24句】:曲意迎合[qǔ yì yíng hé]
【解釋】想方設法奉承討好別人。同“曲意逢迎”。
【出處】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鉆營,專工窺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示例】有些人,一味窺測自己的心理,曲意迎合,卻陰懷二心,特別地可惡! ——徐懋庸《雞肋》
【第25句】:落落難合[luò luò nán hé]
【解釋】原形容事情很邈遠,很難實現。后也形容為人孤僻,不易合群。
【出處】《后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示例】起初與六君子十三太保等,統是落落難合,后來逐漸親昵,反似彼此引為同調。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一回
【第26句】:貞元會合[zhēn yuán huì hé]
【解釋】指新舊更迭。
【出處】元鷗陽玄《魏國文正公許先生神道碑》:“論許先生之為臣,而推世祖之為君,則見我元國家之初,當貞元會合之氣運,故善言先生,必以道統為先,而后及功業。
【第27句】:一言不合[yī yán bù hé]
【解釋】一句話說得不投合。
【出處】唐·李頎《別梁锽》:“抗辭請刃誅部曲,作色論兵犯二帥。一言不合龍頟侯,擊劍拂衣從此棄。”
【示例】我們現在是要好的,萬一將來一言不合,翻轉面來,何苦為好成仇,弄到一場沒趣?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三回
【第28句】:風云會合[fēng yún huì hé]
【解釋】風云:指難得的好機會;會合: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
【出處】宋·陳亮《與陳君舉》:“一旦風云會合……便可以坐福一世蒼生。”
【第29句】:百年好合[bǎi nián hǎo hé]
【解釋】夫妻永遠和好之意。
【出處】今日你們締結了良緣,祝福你們~,萬事如意。
【示例】一般結婚的對聯少不了“百年好合”的字眼
【第30句】:情投契合[qíng tóu qì hé]
【解釋】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同“情投意合”。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兩下挑燈對坐,彼此傾心吐膽,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為至交。”
【第31句】:不謀而合[bù móu ér hé]
【解釋】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處】晉·干寶《搜神記》卷二:“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示例】如磁石鐵,不謀而合。 ——宋·蘇軾《朱壽昌梁武懺贊偈》
【第32句】:斷釵重合[duàn chāi chóng hé]
【解釋】比喻夫妻離散而又重新團聚。也指感情破裂后又重歸于好。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洛珠雙合》:“幾年間破鏡重圓,今日里斷釵重合。”
【第33句】:一匡九合[yī kuāng jiǔ hé]
【解釋】春秋時管仲輔助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建立霸業。后亦指立國大事。
【出處】《舊唐書·鄭畋傳》:“臣始仕從戎,爰承指顧,稟三令五申之戒,預一匡九合之謀。”
【示例】管仲一匡九合,攘外安內,其功甚大。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第34句】:齟齬不合[jǔ yǔ bù hé]
【解釋】齟齬:上下牙齒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出處】宋·蘇轍《上皇帝書》:“今世之士大夫,好同而惡異,疾成而喜敗,事茍不出于己,小有齟齬不合,則群起而噪之。”
【示例】然賢能之進,常齟齬而不合,亦稀闊而難遭。 ——宋·陸游《賀吏部陳侍郎啟》
【第35句】:一迎一合[yī yíng yī hé]
【解釋】迎:逢迎。迎合他人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殺人處,一迎一合。”
【第36句】:水乳之合[shuǐ rǔ zhī hé]
【解釋】指水和奶汁融合為一體。形容關系密切,意氣投合。
【出處】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王蘭泉先生》:“壽諧館于康山,蹤跡最密,談論經史有水乳之合。”
【第37句】:前俯后合[qián fǔ hòu hé]
【解釋】身體前后晃動。形容大笑得直不起腰的樣子。
【示例】他們笑得前俯后合。
【第38句】:珠連璧合[zhū lián bì hé]
【解釋】指日月、五星同時出現于天的一方。亦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出處】語本《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謂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時,七曜皆會聚斗、牽牛分度,夜盡如合璧連珠也。”
【示例】詔傳四海,仰珠連璧合之光;書遍萬方,欽金璽綸音之盛。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詔書蓋璽頒行論》
【第39句】:落落寡合[luò luò guǎ hé]
【解釋】形容跟別人合不來。
【出處】《漢書·耿?傳》:“常以為落落難合。”
【示例】他的文章觀點深奧,一定落落寡合。
【第40句】:金釵鈿合[jīn chāi diàn hé]
【解釋】金釵:婦女的首飾;鈿合:裝珠寶的盒子。傳說中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定情信物。指華美的首飾。
【出處】唐·陳鴻《長恨歌傳》:“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導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第41句】:珠聯璧合[zhū lián bì hé]
【解釋】璧: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珍珠聯串在一起,美玉結合在一塊。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結合在一起。
【出處】《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示例】便是你兩個,當日無心相遇,也想不到今日珠聯璧合,作了同床姐妹。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八回
【第42句】:一拍即合[yī pāi jí hé]
【解釋】拍:樂曲的段落,也稱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樂曲的節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關系,一下子就說到一起或結合在一起。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八回:“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示例】既然我們一拍即合,所見略同,我也不瞞你。 ——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八
【第43句】:霧集云合[wù jí yún hé]
【解釋】形容眾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出處】《晉書·輿服志序》:“張曜日之靈旄,駢羅列布,霧集云合者也。”
【第44句】:流離遇合[liú lí yù hé]
【解釋】流離:流轉,離散;遇合:指遇到賞識自己的人。流離失所又再團聚。
【出處】清·黃宗羲《柳敬亭傳》:“流離遇合,破家失國。”
【示例】人生少不了流離遇合的。
【第45句】:縱橫開合[zòng héng kāi hé]
【解釋】指操縱自如。同“縱橫開闔”。
【出處】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第46句】:里應外合[lǐ yìng wài hé]
【解釋】應:接應;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應。
【出處】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反被韓,魏同謀,里應外合,決水淹我軍,甲士潰亂,死者山積。”
【示例】過幾日,我這里差人去投降,他們必然懈怠,我們卻去劫寨,那時里應外合,定獲全勝。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七回
【第47句】:天作之合[tiān zuò zhī hé]
【解釋】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給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滿的話。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示例】年長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尋常同年弟兄。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第48句】:楚歌四合[chǔ gē sì hé]
【解釋】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出處】唐·李白《擬恨賦》:“若乃項王虎斗,白日爭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
【第49句】:道同志合[dào tóng zhì hé]
【解釋】猶言道合志同。
【出處】宋·司馬光《又謝龐參政啟》:“嘗托僚寀,獲友高明,道同志合,出處如一。”
【示例】予以修《明史》,亦館于徐,與處士道同志合,日討論天地陰陽之變,伯王大略。 ——清·王源《劉處士墓表》
【第50句】:道同契合[dào tóng qì hé]
【解釋】猶言道合志同。
【出處】晉·陸云《失題》詩:“道同契合,體異心并。”
【第51句】:情投意合[qíng tóu yì hé]
【解釋】投:相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七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
【示例】我們相聚既久,情投意合,豈不知遠別為悲?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八回
【第52句】:狐綏鴇合[hú suí bǎo hé]
【解釋】綏:獨來獨往,急于求偶的樣子;鴇:比雁略大的一種鳥;合:融洽。比喻男女之間發生不正當的關系。
【出處】《詩經·衛風·有狐》:“有狐綏綏,在彼淇梁。”清·王韜《淞隱漫錄·樂仲瞻》:“鄰婦浼賣花媼以重利招之往,狐綏鴇合,丑聲藉藉于閭巷間。”
【第53句】:阿意茍合[ē yì gǒu hé]
【解釋】阿:迎合;茍合:無原則地附和。曲從迎合別人的意思,無原則地附和,以向人討好。
【出處】《漢書·公孫劉車王楊蔡陳鄭傳贊》:“阿意茍合,以說其上。”
【第54句】:承嬗離合[chéng shàn lí hé]
【解釋】繼承演變。
【第55句】:碌碌寡合[lù lù guǎ hé]
【解釋】形容性情孤僻,與人合不來。
【出處】清·林則徐《札各學教官嚴查生員有無吸煙造冊互保》:“其系善良,只因碌碌寡合,以致結保無人。”
【第56句】:千載一合[qiān zài yī hé]
【解釋】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一時”。
【出處】《漢書·王襃賈傳》:“上下俱欲,歡然交欣,千載一合,論說無疑。”
【第57句】:針芥之合[zhēn jiè zhī hé]
【解釋】磁石引針,琥珀拾芥。指相互投契。
【出處】清·方文《贈孟六饜頡肥骸敖耙揮錆齟笮Γ虢嬤狹擠喬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