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良”的成語大全(107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良玉不琢、遷地為良、賢妻良母等含“良”的成語107個,其中“良”開頭的35個,“良”結尾的15個,“良”在中間的57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良”開頭的成語
【第1句】:良玉不琢[liáng yù bù zhuó]
【解釋】美玉不用雕琢,保持其天然的美。比喻本質好不憑借修飾外表。
【出處】漢·揚雄《法言·寡見》:“良玉不雕,美言不聞,何謂也?”《漢書·董仲舒傳》“臣聞良玉不瑑,資質潤美;不待刻瑑,此亡異于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也。”
【示例】語曰:“良玉不琢”,謂其不借美于外也。 ——宋·陳師道《后山談叢》卷一
【第2句】:良莠不分[liáng yǒu bù fēn]
【解釋】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難以分辨。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示例】馭夷長策,當先剿后撫,未剿遽撫,良莠不分。兵至,相率歸誠;兵退,復出焚掠。 ——《清史稿·吳杰傳》
【第3句】:良工巧匠[liáng gōng qiǎo jiàng]
【解釋】良工:手藝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藝精巧的匠人。指技藝高超的工匠。
【出處】《呂氏春秋·慎大覽·不廣》:“齊之東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為齊國良工,澤及子孫。”
【示例】今洛陽國良工巧匠,批紅判白,接以他木,與造化爭妙。 ——宋·邵博《河南邵氏聞見后錄·李氏仁豐園》
【第4句】:良辰吉日[liáng chén jí rì]
【解釋】良:好;辰:時日;吉:吉利。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稱宜于成親的日子。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歌·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示例】今日乃是良辰吉日,方可畢姻。 ——明·謝讜《四喜記·大宋畢姻》
【第5句】:良有以也[liáng yǒu yǐ yě]
【解釋】良:很,甚;以:所以,原因。指某種事情的產生是很有些原因的。
【出處】晉·常璩《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古人一饋十起,輒沐揮洗,良有以也。”
【示例】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第6句】:良辰美景[liáng chén měi jǐng]
【解釋】良:美好;辰:時辰。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出處】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示例】虛度了麗日風和,枉誤了良辰美景。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
【第7句】:良莠不齊[liáng yǒu bù qí]
【解釋】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示例】兼之人品良莠不齊,誠恐因逸生事。 ——太平天國·洪秀全《整頓屬員詔》
【第8句】:良玉不瑑[liáng yù bù zhuàn]
【解釋】美玉不用雕琢,保持其天然的美。比喻本質好不憑借修飾外表。
【出處】漢·揚雄《法言·寡見》:“良玉不雕,美言不聞,何謂也?”《漢書·董仲舒傳》“臣聞良玉不瑑,資質潤美;不待刻瑑,此亡異于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也。”
【第9句】:良心發現[liáng xīn fā xiàn]
【解釋】指觸發了善良之心而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悔悟。
【出處】宋·朱熹《孟子集注·告子上》:“言人之良心,雖已放矢,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生長,故平旦未與接物,其氣清明之際,良心必有所發見也。”
【示例】如此一想,自然悶恨,要哭了。姐姐,你說這宗忖度豈非良心發現么?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六回
【第10句】:良金美玉[liáng jīn měi yù]
【解釋】成色好的赤金,無瑕的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質極好。
【出處】唐·徐夤《避世金馬門賦》:“豈異嚴霜降處,難傷夫翠竹青松;烈火焚時,不損其良金璞玉。”《舊唐書·楊炯傳》:“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
【示例】卿如良金美玉,渾厚無瑕。 ——《宋史·黃洽傳》
【第11句】:良莠淆雜[liáng yǒu xiáo zá]
【解釋】淆:混淆。雜:混雜。好壞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壞人難以區分。亦作“良莠混雜”
【出處】《清史稿·蕭永藻傳》:“開山發礦,多人群聚,良莠淆雜,臣通飭嚴禁。”
【第12句】:良苗懷新[liáng miáo huái xīn]
【解釋】苗壯的禾苗正孕育著谷穗。形容生機盎然。
【出處】晉·陶潛《癸卯歲始春懷谷田舍》:“秉力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運風,良苗亦懷新。”
【示例】吾讀淵明詩,喜其有生趣。時鳥變聲喜,良苗懷新穗。 ——陳毅《冬夜雜詠·吾讀》
【第13句】:良質美手[liáng zhì měi shǒu]
【解釋】心靈美好,手藝精巧。
【出處】《梁書·柳惲傳》:“卿巧越嵇心,妙臻羊體,良質美手,信在今辰。豈止當世稱奇,足可追蹤古烈。”
【第14句】:良宵美景[liáng xiāo měi jǐng]
【解釋】宜人的夜,美麗的景色。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胡全庵<黃亷兒>》:“從今永保無災障,莫思量,良宵美景,不樂計非長。”
【示例】我們不要辜負這良宵美景。
【第15句】:良工心苦[liáng gōng xīn kǔ]
【解釋】良工:手藝高明的工匠。形容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都費盡心思。
【出處】唐·杜甫《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詩:“已知仙客意相親,更覺良工心獨苦。”
【示例】諦聽其聲,如出一口,無高低斷續之痕者,雖曰良工心苦,然作者深心,于茲埋沒。 ——清·李漁《閑情偶記·演習》
【第16句】:良時美景[liáng shí měi jǐng]
【解釋】美好的時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出處】唐·楊炯《送并州旻上人詩序》:“良時美景,始云蒸而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
【第17句】:良時吉日[liáng shí jí rì]
【解釋】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稱宜于成親的日子。同“良辰吉日”。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新道臺擇了接印日期,頒了紅諭出去,到了良時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門接印。”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8回:“新道臺擇了接印日期,頒了紅諭出去,到了良時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門接印。”
【第18句】:良田不如心田好[liáng tián bù rú xīn tián hǎo]
【解釋】比喻財產多不如心地善良好。
【第19句】:良辰媚景[liáng chén mèi jǐng]
【解釋】美好的時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出處】元·侯克中《醉花陰》套曲:“你縱寶馬,跳金鞍,玩玉京,迷戀著良辰媚景。”
【示例】良辰媚景換今古,賞心樂事暗乘除。 ——《全元散曲·快活三過朝天子四換頭·嘆四美》
【第20句】:良禽擇木[liáng qín zé mù]
【解釋】比喻賢者擇主而事。
【出處】《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示例】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第21句】:良莠不一[liáng yǒu bù yī]
【解釋】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難以區分。同“良莠不齊”。
【出處】《清史稿·覺羅滿保傳》:“閩、浙兩省棚民,以種麻靛、造紙、燒灰為業,良莠不一。”
【示例】你對那巡長說,難民們良莠不一,要是發生了什么事,他這巡長擔當得起嗎?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
【第22句】:良家子[liáng jiā zǐ]
【解釋】舊指良家的子女。漢代把技藝、商賈、工匠等都劃在良家之外。
【出處】《漢書·地理志下》:“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
【示例】歸元賢大夫,斷脰良家子。 ——明·顧炎武《秋山》
【第23句】:良藥苦口[liáng yào kǔ kǒu]
【解釋】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于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示例】夫良藥苦口,惟冼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三國志·吳志·孫奮傳》
【第24句】:良弓無改[liáng gōng wú gǎi]
【解釋】指繼承父祖的優良傳統和事業。
【出處】語出《禮記·學記》:“良弓無改,必學為箕。”
【示例】其有開國承家,世祿不墜,積仁累德,良弓無改……略書于傳可也。 ——唐·劉知幾《史通·書事》
【第25句】:良馬見鞭影而行[liáng mǎ jiàn biān yǐng ér xíng]
【解釋】比喻有才智的人能聞風而動,自覺行事。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外道已去,阿難問佛云:'外道以何所證,而言得入?’佛云:'如世間良馬見鞭影而行。’”
【第26句】:良莠混雜[liáng yǒu hùn zá]
【解釋】莠:狗尾草。好苗和野草混雜在一起。比喻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難以區分。
【出處】《清史稿·蕭永藻傳》:“開山發礦,多人群聚,良莠混雜,臣通飭嚴禁。”
【示例】這個班的學生良莠混雜,得因材施教
【第27句】:良知良能[liáng zhī liáng néng]
【解釋】舊指人的天賦的首選觀念和本能。
【出處】《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示例】孟子皆以仁義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 ——清·惲敬《讀孟子二》
【第28句】:良師益友[liáng shī yì yǒu]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示例】和一位締交半個多世紀的良師益友訣別,悲痛之情是難以盡述的。 ——夏衍《知公此去無遺恨——痛悼郭沫若同志》
【第29句】:良宵好景[liáng xiāo hǎo jǐng]
【解釋】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出處】明·無名氏《認金梳》第三折:“我與你捧瑤殤酒滿傾,今日個堪賞玩在公廳,休辜負良宵好景。”
【第30句】:良師諍友[liáng shī zhèng yǒu]
【解釋】良:好;諍: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師,能夠直言相勸的朋友。
【示例】他是我的良師諍友。
【第31句】:良玉不雕[liáng yù bù diāo]
【解釋】美玉不用雕琢,保持其天然的美。比喻本質好不憑借修飾外表。
【出處】漢·揚雄《法言·寡見》:“良玉不雕,美言不聞,何謂也?”《漢書·董仲舒傳》“臣聞良玉不瑑,資質潤美;不待刻瑑,此亡異于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也。”
【第32句】:良工苦心[liáng gōng kǔ xīn]
【解釋】形容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都費盡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出處】宋·劉攽《次韻蘇子瞻〈韓斡馬〉贈李伯時》:“良工苦心為遠別,天機要眇潛得之。”
【示例】[伯父]特特的給我父母立了這座家廟;不但我身有所歸,便是我的雙親也神有所托,這是一片良工苦心。 ——《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
【第33句】:良賈深藏[liáng gǔ shēn cáng]
【解釋】好的生意人常把貴重之物深藏而不顯露。也多比喻有真本事的人往往不輕易顯露。
【出處】《大戴禮記·曾子制言》:“良賈深藏若虛,君子有盛教如無。”
【示例】璇姑謙說百無一能,大奶奶認是良賈深藏。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
【第34句】:良史之才[liáng shǐ zhī cái]
【解釋】良史:舊指有學識,記事無所隱諱的史官。形容優秀史官的才能。
【出處】《漢書·司馬遷傳贊》:“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才。”
【第35句】:良工不示人以樸[liáng gōng bù shì rén yǐ pǔ]
【解釋】樸:沒有細加工的木材。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給人看。比喻有賢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養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
“良”結尾的成語
【第1句】:遷地為良[qiān dì wéi liáng]
【解釋】遷:遷移。遷移到他處更好。
【出處】張恨水《金粉世家》第八十六回:“他覺得北京不大妙,趕快遷地為良,他有電話來找,也未可知,于是便走到書房去接電話。”
【第2句】:主賢臣良[zhǔ xián chén liáng]
【解釋】君主圣明,臣子忠誠。比喻上行下效。
【出處】《漢書·薛廣德傳》:“臣聞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橋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聽。”
【第3句】:喪盡天良[sàng jìn tiān liáng]
【解釋】喪:喪失;天良:良心。沒有一點良心。形容惡毒到了極點。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臆論·利己》:“今人既富貴驕奢矣,而又喪盡天良。”
【示例】如今喪盡天良的官府要害他們,因此上我家里躲幾天。 ——歐陽山《三家巷》二六
【第4句】:負恩昧良[fù ēn mèi liáng]
【解釋】昧:隱藏;良:良心。辜負恩情,泯滅良心。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獨無花。負恩昧良,莫此為甚。”
【第5句】:一人元良[yī rén yuán liáng]
【解釋】元良:天子。指天子一人。
【出處】《尚書·大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示例】一人元良,萬邦以定。為副君者,非此而誰? ——《舊唐書·玄宗紀》
【第6句】:除暴安良[chú bào ān liáng]
【解釋】暴:暴徒;良:善良的人。鏟除強暴,安撫善良的人民。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舍之職責,在乎除暴安良。”
【示例】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惡報;至除暴安良,尤為切要。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
【第7句】:存心不良[cún xīn bù liáng]
【解釋】存心:懷著某種心思或打算。指存著壞心眼。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他不服查賬,非但是有弊病,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
【示例】他在這件事上一直存心不良的。
【第8句】:心地善良[xīn dì shàn liáng]
【解釋】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處】王朔《空中小姐》:“她是個心地善良、十分容易原諒別人的姑娘。”
【示例】她心地善良,十分樂于助人。
【第9句】:申禍無良[shēn huò wú liáng]
【解釋】申:重復。申禍:第二次遭禍事。無良:形容自己沒有道德。重遭禍事,是因為自己沒有道德而造成的。
【出處】《國語·諸稽郢行成于吳》:“今勾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陲之小怨。”
【第10句】:居心不良[jū xīn bù liáng]
【解釋】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內心存在著惡意或陰謀。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卿居心不凈,乃復強欲滓穢太清耶。”
【示例】詎料它們居心不良,漸漸變壞。 ——豐子愷《口中剿“匪”記》
【第11句】:汰劣留良[tài liè liú liáng]
【解釋】指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
【出處】孫中山《致蔣介石書》:“若能汰劣留良,得一萬則可給與一萬,得二萬亦可給與二萬。”
【第12句】:方正賢良[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
【解釋】方正:正直;賢良:才能,德行好。漢武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唐宋沿用,設賢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
【出處】《史記·平準書》:“當是之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第13句】:主圣臣良[zhǔ shèng chén liáng]
【解釋】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賢臣良”。
【出處】《北史·仲方傳》:“況主圣臣良,兵強國富,陳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險無百二之固,眾非九國之師,獨此島夷,而稽天討!”
【第14句】:乘堅驅良[chéng jiān qū liáng]
【解釋】堅:堅固的車子;良:好馬。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至于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
【示例】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飯,乘堅驅良。 ——《后漢書·和熹鄧皇后紀》
【第15句】:登崇俊良[dēng chóng jùn liáng]
【解釋】登:舉薦,推舉;崇:尊崇,尊重;俊良:才智優秀的人。推舉尊重有才識的人。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拔去兇邪,登崇俊良。”
“良”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賢妻良母[xián qī liáng mǔ]
【解釋】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親。
【出處】朱自清《房東太太》:“道地的賢妻良母,她是;這里可以看見中國那老味兒。”
【示例】她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
【第2句】:忠臣良將[zhōng chén liáng jiàng]
【解釋】忠實的大臣和優秀的將帥。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襲人道:'忠臣良將,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第3句】:張良慕赤松[zhāng liáng mù chì sōng]
【解釋】慕:羨慕;赤松:仙人赤松子。張良羨慕赤松子。比喻功成名就后,想要隱退,擺脫世俗,追隨神仙。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第4句】:三折肱為良醫[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解釋】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示例】必不敢薄視公以后之史而以為不足學;三折肱為良醫,而喟然三嘆也。 ——清·錢謙益《汲古閣毛氏新刻十七史序》
【第5句】:用心良苦[yòng xīn liáng kǔ]
【解釋】用心:認真思考;良:很。很費心思地反復思考。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結構第一》:“嘗讀時髦所撰,惜其慘淡經營,用心良苦。”
【示例】不能不說他們的'用心良苦’,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這樣枝枝節節,一手一足的辦法,何時才能有成效! ——王統照《青紗帳》
【第6句】:狡兔死,良犬烹[jiǎo tù sǐ,liáng quǎn pēng]
【解釋】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八三回:“吾聞'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
【第7句】:萬金良藥[wàn jīn liáng yào]
【解釋】價值非常昂貴的好藥。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夫身中大創十余,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
【示例】此乃至寶之丹,萬金良藥也。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
【第8句】:鮮衣良馬[xiān yī liáng mǎ]
【解釋】美服壯馬。謂服飾豪奢。同“鮮車怒馬”。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卷第三一○引唐·載孚《廣異記·汝陰人》:“汝陰男子姓許,少孤,為人白皙,有姿調,好鮮衣良馬,游騁無度。”
【第9句】:鬻良雜苦[yù liáng zá kǔ]
【解釋】指出售貨物時弄虛作假,以次充好。
【出處】《文選·張衡〈西京賦〉》:“而乃商賈百族,裨販夫婦,鬻良雜苦,蚩眩邊鄙。”薛綜注:“良,善也,先見良物,價定,而雜與惡物,以期惑下士之人。”
【第10句】:逆耳良言[nì ěr liáng yán]
【解釋】雖然使人聽起來感到刺耳,但卻是有益的好話。逆:抵觸,不順從。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示例】你不妨耐心地聽一聽逆耳良言,也許這對于你是有好處的。
【第11句】:溫良儉讓[wēn liáng jiǎn ràng]
【解釋】溫:溫和;良:善良;儉:節制;讓:忍讓。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泛指態度謙恭,舉止文雅。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示例】張端甫,我見你一貧如洗,教你做門館先生,你則合溫良儉讓。 ——明·無名氏《女姑姑》第四折
【第12句】:坐失良機[zuò shī liáng jī]
【解釋】不主動及時行動而失去好機會。
【出處】清·昭梿《嘯亭雜錄·木果木之敗》:“若不審敵勢,坐失良機,使兵心至于潰敗。”
【示例】'左’傾路線卻斷言中間派別是所謂中國革命最危險的敵人,因而坐失良機。 ——劉伯承《回顧長征》
【第13句】:蜚鳥盡,良弓藏[fēi niǎo jìn,liáng gōng cáng]
【解釋】藏:收藏。飛鳥射盡,彈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
【第14句】:死病無良醫[sǐ bìng wú liáng yī]
【解釋】比喻無法挽救。死病,不治之癥。
【出處】《孔叢子·執節》:“新垣固謂子順曰:'……子何去之速也。’答曰:'以無異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無良醫。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義事之,固不獲安;救亡不暇,何化之興?’”
【第15句】:三折肱,為良醫[sān zhé gōng,wéi liáng yī]
【解釋】幾次斷臂,就能知道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成為內行。也指高明的醫道。
【出處】《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第16句】:調良穩泛[tiáo liáng wěn fàn]
【解釋】馬匹調良,行船穩泛。指路途平安。
【出處】清·朱之瑜《與鍋島直能書》之二:“七夕前,盛使遙臨,捧讀翰教,知旌旌于前月初五日蒞鎮,途間車馬舟橋,調良穩泛,三省亦附驥平安。”
【第17句】:金玉良言[jīn yù liáng yán]
【解釋】金玉:黃金和美玉。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
【示例】老哥哥教導的話,句句是金玉良言。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
【第18句】:精金良玉[jīng jīn liáng yù]
【解釋】精金:精煉的金;良玉:美玉。純金美玉。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
【出處】宋·程頤《程明道先生行狀》:“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
【第19句】:天付良緣[tiān fù liáng yuán]
【解釋】付:給予。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也指難得的好機會。同“天假良緣”。
【出處】《群英類選·〈鮫綃記·鮫綃會合〉》:“到今日天付良緣重聚首。”
【第20句】:棋逢敵手,將遇良才[qí féng dí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釋】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出處】《說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兩人大戰三十余合。”
【第21句】:吉日良辰[jí rì liáng chén]
【解釋】吉:吉利;良:好;辰:時日。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稱宜于成親的日子。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示例】則今日是吉日良辰,辭別了母親,便索長行也。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
【第22句】:狡兔死,良狗烹[jiǎo tù sǐ,liáng gǒu pēng]
【解釋】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
【示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第23句】:敬守良箴[jìng shǒu liáng zhēn]
【解釋】箴:規勸,勸告。認真聽取、遵守有益的規戒。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非素日恪遵女誡,敬守良箴,何能至此。”
【第24句】:賢母良妻[xián mǔ liáng qī]
【解釋】對丈夫是賢惠的妻子,對子女是慈善的母親。
【出處】魯迅《墳·寡婦主義》:“在女子教育,則那里候最時行,常常聽到嚷著的,是賢母良妻主義。”
【第25句】:克嗣良裘[kè sì liáng qiú]
【解釋】比喻能繼承父祖的事業。同“克紹箕裘”。
【出處】唐·向延之《蘭亭始末記》:“與兄孝賓俱舍家入道,俗號永禪師。禪師克嗣良裘,精勤此業。”
【第26句】:吉日良時[jí rì liáng shí]
【解釋】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時光。同“吉日良辰”。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一回:“宋江揀了吉日良時,焚一爐香,鳴鼓聚眾,都到堂上。”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子牙對懼留孫曰:'命土行孫乘今日吉日良時,與鄧小姐成親,何如?’”
【示例】不到三天,彩云就擇定了吉日良時,搬進燕慶里。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第27句】:天地良心[tiān dì liáng xīn]
【解釋】天知地知,自己也問得過良心,確實沒有說假話、做壞事。
【示例】我對得起天地良心,沒有干任何虧心事。
【第28句】:賢良方正[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解釋】賢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漢武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唐宋沿用,設賢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
【出處】《史記·平準書》:“當是之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示例】門首都豎著金字匾額,也有寫著“賢良方正”的,也有寫著“孝悌力田”的。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第29句】:美景良辰[měi jǐng liáng chén]
【解釋】良:美好;辰:時辰。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出處】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示例】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 ——宋·聶冠卿《多麗·李艮定公席上賦》
【第30句】:金石良言[jīn shí liáng yán]
【解釋】象黃金寶石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
【示例】叔公教你的,都是金石良言,務必一一記了,不可有負栽培。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
【第31句】:別作良圖[bié zuò liáng tú]
【解釋】另作好的打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愿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示例】我和你去姜丞相報知所以,令他別作良圖,寧死刀下,庶幾減少此不忠不智之罪。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五回
【第32句】:易道良馬[yì dào liáng mǎ]
【解釋】易道:平坦的道路;良馬:好馬。坦途駿馬,便于馳騁。比喻可以迅速前進,毫無阻礙。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易道良馬,使人欲馳;飲酒而樂,使人欲謌。”
【第33句】:將遇良才[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釋】將:將領;良才:高才。多指雙方本領相當,能人碰上能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示例】他們兩個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第34句】:苦口良藥[kǔ kǒu liáng yào]
【解釋】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出處】《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第35句】:張良借箸[zhāng liáng jiè zhù]
【解釋】張良:西漢時劉邦的謀臣。箸:筷子。張良借(劉邦的)筷子為他籌畫指點。比喻出謀劃策。
【第36句】:天賜良機[tiān cì liáng jī]
【解釋】天給的好機會。
【示例】真是天賜良機,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
【第37句】:誣良為盜[wū liáng wéi dào]
【解釋】誣:誣陷。良:好人。指捏造事實,陷害好人。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據爾所供,一無實跡,難道本衙門誣良為盜不成!”
【示例】只說劉大老爺到了常熟縣任上,不到一年就鬧了一起誣良為盜的案子。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八十四回
【第38句】:欺良壓善[qī liáng yā shàn]
【解釋】欺:欺負。欺壓善良的人。
【出處】元·楊景賢《馬丹陽度脫劉行首》第二折:“欺良壓善沒分曉,揎拳捋袖行兇暴。”
【第39句】:逼良為娼[bī liáng wéi chāng]
【解釋】①指強迫良家婦女賣淫。②比喻被迫做某件壞事。
【出處】《文匯報》19【第89句】:【第5句】:28:“反映逼良為娼的文藝作品,從古到今可謂車載船裝,數不勝數。”
【示例】目前有些讀物是在間接逼良為娼。
【第40句】:天假良緣[tiān jiǎ liáng yuán]
【解釋】假:借。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也指難得的好機會。亦作“天付良緣”、“天假因緣”、“天假其便”。
【出處】明·高攀龍《答劉念臺》:“況吾輩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業,天假良緣,安得當面蹉過。”
【示例】今朝天假良緣幸,萍水相逢喜不勝,共赴華筳罄此情。 ——《群英類選·〈分釵記·春游遇妓〉》
【第41句】:高鳥盡,良弓藏[gāo niǎo jìn,liáng gōng cáng]
【解釋】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見棄,沒有好下場。
【出處】《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示例】鄙語有之:'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殫,獵犬烹。’故文種誅于句踐,韓白戮于秦漢。 ——《晉書·劉牢之傳》
【第42句】:天理良心[tiān lǐ liáng xīn]
【解釋】天理:天性。指人的天性和善心。多用于發誓,表示憑天性和善心行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一到院里,只聽鳳姐說道:'天理良心!我在這屋里熬的越發成了賊了!’”
【示例】總要講點天理良心吧。
【第43句】:壓良為賤[yā liáng wéi jiàn]
【解釋】舊指強買平民女子為奴婢。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后晉天福八年》:“自烈祖相吳,禁壓良為賤。”
【示例】洞山云:'和尚莫壓良為賤。’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愿禪師》
【第44句】:溫良恭儉讓[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解釋】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示例】物有本來,事有終始,以溫良恭儉讓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輝。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第45句】:棋逢對手,將遇良才[qí féng duì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釋】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4回:“他兩個在半空中,這場好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第46句】:天良發現[tiān liáng fā xiàn]
【解釋】天良:良心。指觸發了善良之心而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悔悟。
【出處】宋·朱熹《孟子集注·告子上》:“言人之良心,雖已放矢,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生長,故平旦未與接物,其氣清明之際,良心必有所發見也。”
【第47句】:好天良夜[hǎo tiān liáng yè]
【解釋】①美好的時節。②好時光,好日子。
【出處】宋·柳永《女冠子》詞:“相思不得長相聚,好天良夜,無端惹起千愁成緒。”
【示例】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 ——元·馬致遠《夜行船》套曲
【第48句】:簪盍良朋[zān hé liáng péng]
【解釋】簪:聚攏;盍:同“合”,聚合。指好朋友相聚。
【出處】宋·王十朋《蓬萊閣賦》:“簪盍良朋,把酒論文。”
【第49句】:設棁良辰[shè shuì liáng chén]
【解釋】帨:女子的佩巾;辰:時辰。古時風俗,生了女孩,就放一條佩巾在六的右首。舊指女子的生日。
【出處】《禮記·內則》:“子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女子設帨于門右。”
【第50句】:安良除暴[ān liáng chú bào]
【解釋】安撫善良的人,鏟除強暴的人。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舍之職責,在乎除暴安良。”
【示例】《三俠五義》間在敘勇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為國立功。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第51句】:將遇良材[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釋】良材:本領高的人。大將遇上本領高的人。比喻兩雄爭斗,本領相當。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四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真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
【示例】這時節一對英雄,攪海翻江華岳搖。直個是:將遇良材無勝敗,棋逢敵手怎輸贏?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二回
【第52句】:素絲良馬[sù sī liáng mǎ]
【解釋】以之為禮遇賢士之辭。
【出處】《詩·鄘風·干旄》:“素絲紕之,良馬四之。”鄭玄箋:“素絲者以為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朱熹集傳:“言衛大夫乘此車馬,建此旌旄,以見賢者。”
【第53句】:金玉良緣[jīn yù liáng yuán]
【解釋】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緣。后泛指美好的姻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第54句】:溫良恭儉[wēn liáng gōng jiǎn]
【解釋】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等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出處】《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示例】馮翊郡開國公魚朝恩,溫良恭儉,寬柔簡廉,長才博達,敏識高妙。 ——《舊唐書·禮儀志四》
【第55句】:三折股為良醫[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
【解釋】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出處】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三折股為良醫。予五升詞場,四遭掎摭,是以竊知乎文則。”
【第56句】:溫良忍讓[wēn liáng rěn ràng]
【解釋】聽他人意志的擺布、忍讓、屈從。
【出處】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斯人寂寞》:“一向溫良忍讓的母親,憤憤地說:'受苦的日子過去了,我們也沒有什么使用價值了。’”
【示例】你不要因為他溫良忍讓就欺負他。
【第57句】:廣結良緣[guǎng jié liáng yuán]
【解釋】多做善事,以得到眾人的贊賞。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七回:“你又發起善念,廣結良緣,豈不是俺一家的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