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生的近義詞
[mark_b]
捐生的相關詞: 捐血、捐募、捐書、捐資、捐輸、捐軀、捐項、捐錢、捐款、捐出
[/mark_b]
捐生的意思:捐生,讀音juānshēng,漢語詞語,指舍棄生命。
捐生的拼音:[ juān shēng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捐款:捐款是指捐助錢財。如:「捐款賬戶」、「捐款專戶」。
【第2句】:捐軀:捐軀,漢語詞匯。拼音:juānqū。釋義:為正義而舍棄(奉獻)生命。
【第3句】:捐書:捐書,是漢語詞匯,出自《莊子·山木》,解釋為廢書不讀。
【第4句】:捐棄:捐棄,讀音juānqì,漢語詞語,釋義為拋棄。
【第5句】:捐獻:捐獻,讀音juānxiàn,漢語詞語,指一種無償的奉獻(將自己的財物,無償的送給國家和集體或者個人。
【第6句】:捐項:捐項juānxiàng(1).舊指捐官繳納的款項。《清會典事例·吏部·處分例》:“各督撫遇有侵吞捐項之員,自行查明參奏,即免其議處。”(2).指政府征收的捐款。許地山《危巢墜簡·街頭巷尾之倫理》:“他看是個'街知事’,然而除掉捐項、指揮汽車和跟洋車夫搗麻煩以外,一概的事情都不知。”
【第7句】:捐糜:捐糜juānmí 謂棄食。猶犧牲。明·張居正《謝賜粥米食品疏》:“一息尚存,矢捐糜而罔惜。”明·屠隆《綵毫記·誓死不從》:“我李白素懷忠義……常思捐糜七尺,以報國恩,豈從汝反乎?”
【第8句】:捐甲:捐甲juānjiǎ脫去鎧甲。《戰國策·韓策一》:“山東之卒,被甲冒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
【第9句】:捐資:捐資興學(1).猶捐納。《清史稿·選舉志七》:“鄉里童騃,一旦捐資,儼然民上。或分一縣之符,或擁一道之節,不惟濫傷名器,抑且為累地方。”(2).猶捐貲。明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戊(庚)午,遼師覆沒,餉苦點金,公(袁可立)即捐資五百兩,以為一州倡。”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賈島墓》:“因集同人,捐資修葺。”如:捐資刊版,捐資興學。參見“捐貲”。
【第10句】:捐輸:捐輸,讀音juānshū,是漢語詞語,意思是猶捐納。
【第11句】:捐稅:捐稅,是各種捐和稅的總稱。捐稅起源于清代,盛行于民國,新中國建立后被徹底廢止。
【第12句】:捐血:獻出自身的血液。多供醫療上輸血之用。
【第13句】:捐瘠:捐瘠juānjí饑餓而死。《漢書·食貨志上》:“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顏師古注:“孟康曰:'肉腐為瘠。捐,骨不埋者。’瘠,瘦病也。言無相棄捐而瘦病者耳。”宋·司馬光《上皇帝疏》:“老弱流離,捐瘠道路。”《金史·循吏傳·盧克忠》:“會民艱食,克忠下令凡民有蓄積者計留一歲,悉平其價糴之,由是無捐瘠之患。”
【第14句】:捐募:捐募資金葉圣陶《城中》:“我們有預算,學生繳的費恰抵平時的開支。開辦費是捐募的,現在已經足了數。”
捐生造句:
【第1句】:父子齊芳烈,忠貞著一門,捐生圖國難,誓死答君恩。
【第2句】:但除了以上諸條,為英雄者,還必然以大局為重,知道可為可不為,必要時當捐生赴死,便如寒水荊軻等豪杰!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第3句】: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
【第4句】:有道是,慷慨捐生易,從容赴死難。
【第5句】:凡為國捐生者,雖下至仆隸,生前茍無過惡,幽冥必與一職事原有過惡者,亦消除前罪,向人道轉生造句網.com)。
【第6句】:順帝也為所迷,派有司從嚴鞫訊,二日中傳考四獄,獄吏勸詡自裁,詡奮然道:“寧伏歐刀,表示遠近,不愿輕自捐生!”。
【第7句】:捐生慷慨,既難卒保其身,而就義從容,是宜曲成其志。
【第8句】:若就此捐生,以成匹夫之義,豈不可惜?操欲伸大義于天下,然獨夫難立、孤掌難鳴,知將軍大才,若得相助,大事可成。
【第9句】:張巡“捐生殉國,血戰以保障江、淮”的功績,“出顏杲卿、李澄之上”。
【第10句】:故刳心流腸,捐生以亢節火妻灰子,霾名以償義。
【第11句】:故大將軍、正義愍公毓,臨節能固,捐生殉國,成為令典,沒世不忘。
【第12句】:馬跳烏江,霸王自刎,小將也要捐生,是烏江的亭長勸解下來,小將這才乘舟逃回江東,隱姓埋名,悄悄地把霸王槍給傳了下來。
【第13句】:父子齊芳烈,忠貞著一門,捐生圖國難,誓死答君恩。
捐生的詩句:
【第1句】:因此捐生觸不周《詠史詩·不周山》
【第2句】:捐生寇我壘《從軍行(八首。并序)》
【第3句】:捐生不肯拜《詠史四首》
【第4句】:捐生決下箸《河豚嘆》
【第5句】:捐生棄死非徒然《江南民》
【第6句】:凌波一劇便捐生《浣花戲題爭標者》
【第7句】:慷慨說捐生《雜擬詩二首》
【第8句】:捐生固不易《讀史(三首)》
【第9句】:捐生報國恩《塞上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