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吐”的成語大全(87個(gè))
小編為您整理了吐屬不凡、一籌不吐、嘔心吐膽等含“吐”的成語87個(gè),其中“吐”開頭的17個(gè),“吐”結(jié)尾的8個(gè),“吐”在中間的62個(gè),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吐”開頭的成語
【第1句】:吐屬不凡[tǔ shǔ bù fán]
【解釋】吐屬:談吐,措辭。指言談話語或詩文的遣辭用意不同凡響。
【出處】《三國志·魏志·阮瑀傳》裴松之注引《典略》:“瑀之吐屬,心不如此。”
【示例】那太傅正在請(qǐng)不著先生,又見他雖是寒素,吐屬不凡,心下早有幾分愿意。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第2句】:吐氣揚(yáng)眉[tǔ qì yáng méi]
【解釋】形容受壓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出處】明·孫仁孺《東郭記·與之大夫》:“吐氣揚(yáng)眉,青云激勵(lì),卻憐小友尚窮乏。”
【示例】現(xiàn)在是我們吐氣揚(yáng)眉的時(shí)候了。
【第3句】:吐鳳噴珠[tǔ fèng pēn zhū]
【解釋】形容詩文的華麗。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雄著《太玄經(jīng)》,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
【示例】眾仙老之詩,真?zhèn)€是吐鳳噴珠,游夏莫贊。厚愛高情,感之極矣。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四回
【第4句】:吐哺握發(fā)[tǔ bǔ wò fà]
【解釋】哺:口呂咀嚼著的食物。吃飯時(shí)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頭時(shí)多次把頭發(fā)握在手中。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
【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示例】周公在周盛時(shí),天下太平,四夷賓服,猶且吐哺握發(fā),以納天下賢士。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第5句】:吐珠于澤,誰能不含[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
【解釋】含:銜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澤,則人人都會(huì)取來銜在嘴里。比喻君權(quán)旁落,則人人都要謀奪。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翟峬傳》:“故孔子曰:'吐珠于澤,誰能不含。’諭君之權(quán)柄外假,則畢竟取以為己利,猶出于澤中,誰能不含。”
【第6句】:吐食握發(fā)[tǔ shí wò fā]
【解釋】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同“吐哺握發(fā)”。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交際》:“雖筆不集札,菽麥不辨,為之倒屣,吐食握發(fā)。”
【第7句】:吐哺捉發(fā)[tǔ bǔ zhuō fā]
【解釋】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同“吐哺握發(fā)”。
【出處】唐·韓愈《后廿九日復(fù)上書》:“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捉發(fā),亦宜引而進(jìn)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第8句】:吐露心腹[tǔ lù xīn fù]
【解釋】指說出心里的話。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七:“司戶初時(shí)遜謝不敢,被司理言之再三,說到相知的分際,司戶隱瞞不得,只得吐露心腹。”
【示例】慕君之才,本欲與君吐露心腹,幸勿相逼。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二
【第9句】:吐膽傾心[tǔ dǎn qīng xīn]
【解釋】傾:倒出。將埋藏在心底里的話全部講出來。比喻痛快地說出了心里話。
【出處】宋·劉斧《青瑣高議·別集·越娘記》:“幽幽千端郎不聽,傾心吐膽?yīng)q不止。”
【示例】街坊也卻不道您吐膽傾心說真實(shí)。(元·李行道《灰闌記》第四折)
【第10句】:吐剛?cè)闳醄tǔ gāng rú róu]
【解釋】柔:軟;剛:硬。吐出硬的,吃下軟的。比喻怕強(qiáng)欺軟。
【出處】《詩經(jīng)·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示例】毛玠清公素履,司馬芝忠亮不傾,庶乎不吐剛?cè)闳帷?——《三國志·魏志·崔琰等傳贊》
【第11句】:吐鳳之才[tǔ fèng zhī cái]
【解釋】形容寫作技巧極高。也比喻精于寫作的人。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雄著《太玄經(jīng)》,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
【示例】爰及我朝,挺生賢俊,文皇帝解戎衣而開學(xué)校,飾賁帛而禮儒生;門羅吐鳳之才,人擅握蛇之價(jià)。 ——《舊唐書·文苑上》
【第12句】:吐屬大方[tǔ zhǔ dà fāng]
【解釋】吐屬:談吐,措辭。指言談話語或詩文的遣辭用意得體自然。
【出處】《三國志·魏志·阮瑀傳》裴松之注引《典略》:“瑀之吐屬,心不如此。”
【第13句】:吐故納新[tǔ gù nà xīn]
【解釋】原指人呼吸時(shí),吐出濁氣,吸進(jìn)新鮮空氣。現(xiàn)多用來比喻揚(yáng)棄舊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出處】《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示例】最人涅伏,吐故納新,敗果既落,新葩欲吐。 ——魯迅《集外集·說鈤》
【第14句】:吐哺輟洗[tǔ bǔ chuò xǐ]
【解釋】后世以之為禮賢下士之典實(shí)。
【出處】據(jù)《韓詩外傳》卷三載,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飯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據(jù)《史記·高祖本紀(jì)》載,酈食其求見劉邦,劉邦方踞床洗足。酈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見長者,于是劉邦起而謝之,延上坐。
【第15句】:吐心吐膽[tǔ xīn tǔ dǎn]
【解釋】比喻赤誠相待,說出心里話。同“吐肝露膽”。
【出處】宋·朱熹《答劉季章書》:“日用之間,應(yīng)事接物,直是判斷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膽,亦只如此,更無回互。”
【第16句】:吐絲自縛[tǔ sī zì fù]
【解釋】比喻自己的所作所為阻礙了自己的行動(dòng)自由。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聞聲執(zhí)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
【第17句】:吐肝露膽[tǔ gān lù dǎn]
【解釋】比喻赤誠相待,說出心里話。
【出處】明·李贄《復(fù)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決無有厭惡之理……決無不吐肝露膽與我共證明之意。”
“吐”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一籌不吐[yī chóu bù tǔ]
【解釋】籌:籌劃、計(jì)謀。一點(diǎn)計(jì)策也施展不出,一點(diǎn)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處】《宋史·蔡幼學(xué)傳》:“其極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第2句】:柔茹剛吐[róu rú gāng tǔ]
【解釋】軟的吃下去,硬的吐出來。比喻欺軟怕硬。
【出處】《詩經(jīng)·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第3句】:格格不吐[gē gē bù tǔ]
【解釋】指有所格礙,不能盡情論述。
【出處】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元豐類稿》:“《上歐陽舍人書》文弱而碎,其論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示例】因?yàn)橐频古f東西,就要著力,太著力,就要'做’,太'做’,便不但'生澀’,有時(shí)簡直是'格格不吐’了。 ——魯迅《花邊文學(xué)·做文章》
【第4句】:輕吞慢吐[qīng tūn màn tǔ]
【解釋】形容歌唱時(shí)輕聲緩慢地吐詞。
【出處】清; 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回:“妥娘唱畢,大家又稱贊了一會(huì),朱貴兒方在輕吞慢吐,嘹嘹嚦嚦,唱將起來。”
【第5句】:眉揚(yáng)氣吐[méi yáng qì tǔ]
【解釋】揚(yáng)起眉頭,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tài)后高興痛快的樣子。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yáng)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第6句】:半吞半吐[bàn tūn bàn tǔ]
【解釋】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dāng)。
【出處】參見“半吐半露”。
【示例】你這大漢畢竟為甚殺他?從實(shí)說來!你莫半吞半吐,俺不明白。 ——《鏡花緣》第二十八回
【第7句】:吞吞吐吐[tūn tūn tǔ tǔ]
【解釋】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示例】至于新作,現(xiàn)在可是難了,較好的簡直無處發(fā)表,但若做得吞吞吐吐,自己又覺無聊。(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
【第8句】:茹柔剛吐[rú róu gāng tǔ]
【解釋】柔:軟;剛:硬。吃下軟的,吐出硬的。比喻怕強(qiáng)欺軟。
【出處】《詩經(jīng)·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吐”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嘔心吐膽[ǒu xīn tǔ dǎn]
【解釋】嘔:吐。形容費(fèi)盡心血,歷盡艱辛。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隱秀》:“嘔心吐膽,不足語窮;鍛發(fā)煉年,奚能喻苦?”
【第2句】:咬指吐舌[yǎo zhǐ tǔ shé]
【解釋】咬著手指甲,吐出舌頭。形容害怕的神態(tài)。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眾門客仆從見賈政這個(gè)形景,便知又是為寶玉了,一個(gè)個(gè)咬指吐舌,連忙退出。”
【示例】眾軍伸頭縮腦,慢慢的走將出來,聚在一處,個(gè)個(gè)咬指吐舌。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回
【第3句】:出言吐詞[chū yán tǔ cí]
【解釋】猶言談吐。指說話。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詞采》:“無論生為衣冠仕宦,旦為小姐夫人,出言吐詞,當(dāng)有雋雅雍容之度。”
【第4句】:輟食吐哺[chuò shí tǔ bǔ]
【解釋】輟:停止;哺:口中的食物。停止用飯,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
【第5句】:伸眉吐氣[shēn méi tǔ qì]
【解釋】舒展眉頭,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tài)后高興痛快的樣子。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yáng)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第6句】:茹柔吐剛[rú róu tǔ gāng]
【解釋】柔:軟;剛:硬。吃下軟的,吐出硬的。比喻怕強(qiáng)欺軟。
【出處】《詩經(jīng)·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示例】梁啟超《中俄交涉與時(shí)局之危機(jī)》:“利用我茹柔吐剛之劣根性。”
【第7句】:傾心吐膽[qīng xīn tǔ dǎn]
【解釋】比喻痛快地說出了心里話。
【出處】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折:“怕不待傾心吐膽商量嫁,都是些瞞神諕鬼求食話。”
【示例】這里別無外人,方可傾心吐膽,對(duì)哥哥說。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四回
【第8句】:一飯三吐哺[yī fàn sān tǔ bǔ]
【解釋】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
【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勿以國驕人。”
【示例】干王恩高量廣,不以初交見嫌,不以觸犯見罪,雖與周之姬旦,一飯三吐哺, 一沐三握發(fā),無以過也。 ——太平天國·洪仁隊(duì)⒔芄檎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