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炮”的成語(18個)
本文整理了炮鳳烹龍、扯旗放炮、船堅炮利等含“炮”的成語18個,其中“炮”開頭的成語4個,“炮”結尾的成語8個,“炮”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炮”開頭的成語【第1句】:炮鳳烹龍[páo fèng pēng lóng]
【解釋】炮:燒;烹:煮。形容菜肴極為豐盛、珍奇。
【出處】唐·李賀《將進酒》詩:“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
【示例】今日個宴賞群公,光祿寺醞江釀海,尚食局炮鳳烹龍。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
【第2句】:炮火連天[pào huǒ lián tiān]
【解釋】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樓上點劄,旌旗蔽日,炮火連天。”
【示例】這不過演放兩三響已經這樣了,何況炮火連天,親臨大敵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
【第3句】:炮筒子[pào tǒng zǐ]
【解釋】比喻心直口快、好發議論的急性人。
【示例】他是典型的炮筒子,藏不住話的。
【第4句】:炮龍烹鳳[pào lóng pēng fèng]
【解釋】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饌。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二回:“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設筵宴,輪番把盞。廳前大吹大擂。雖無炮龍烹鳳,端的是肉山酒海。”
“炮”結尾的成語【第1句】:扯旗放炮[chě qí fàng pào]
【解釋】比喻公開張揚。
【出處】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來考工廠,考不上怎樣回下堡村蛤蟆灘呢?”
【示例】不用扯旗放炮的,不要弄得誰也知道了。 ——李準《李雙雙小傳·不能走那條路》
【第2句】:馬后炮[mǎ hòu pào]
【解釋】象棋術語。比喻不及時的舉動。
【出處】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后炮,弄的遲了。”
【示例】人已死了,在這里放那馬后炮,可是遲了。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
【第3句】:放空炮[fàng kōng pào]
【解釋】發射出去的炮彈未擊中目標。比喻說話未達到目標。
【示例】他盡在這里放空炮。
【第4句】:風雷火炮[fēng léi huǒ pào]
【解釋】形容十分急躁。
【出處】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們才到上海,貨還沒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憲太太來了,風雷火炮的一陣,馬上就要開船,臉上很帶點怒色。”
【第5句】:連珠炮[lián zhū pào]
【解釋】比喻說話很快。
【出處】諶容《人到中年》:“秦波并不屈服,她向焦成思開起連珠炮來。”
【示例】王朔《橡皮人》:“徐光濤氣得一下沒說出話,接著連珠炮似地連罵帶說。”
【第6句】:放馬后炮[fàng mǎ hòu pào]
【解釋】比喻事情已過去才發議論。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這里放馬后炮,可是遲了。”
【示例】切忌不要使問題成了堆,才來一個總結,放馬后炮。 ——毛澤東《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的當前的階級斗爭》
【第7句】:鳥槍換炮[niǎo qiāng huàn pào]
【解釋】形容情況或條件有很大的好轉。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那個氣好比煙袋換吹筒,吹筒換鳥槍,鳥槍換炮,越吹越壯了。”
【示例】幾天不見,你就鳥槍換炮了。
【第8句】:敲鑼放炮[qiāo luó fàng pào]
【解釋】指大張旗鼓地活動。
【出處】洪深《香稻米》第三幕:“還不是他用狗頭軍師自作主張自討好、敲鑼放炮的硬出頭!”
【示例】他們敲鑼放炮,把氣氛推向高潮。
“炮”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船堅炮利[chuán jiān pào lì]
【解釋】利:鋒利。指戰艦堅固,大炮猛烈。形容海軍強盛。
【出處】清·林則徐等《會奏穿鼻尖沙嘴疊次轟擊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來尋釁……無非恃其般堅炮利,以悍濟貪。”
【示例】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于船堅炮利而在于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第2句】:依法炮制[yī fǎ páo zhì]
【解釋】依照老辦法制中藥。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出處】鄒韜奮《法西斯作風的罪惡》:“但還少見到有人衷心羨慕這種罪惡,認為大有依法炮制的價值。”
【第3句】:烹龍炮鳳[pēng lóng páo fèng]
【解釋】烹:煮;炮:燒。形容菜肴極為豐盛、珍奇。
【出處】唐·李賀《將進酒》詩:“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
【示例】座上若無油木梳,烹龍炮鳳總成虛。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一折
【第4句】:槍煙炮雨[qiāng yān pào yǔ]
【解釋】形容激烈的爭戰。
【出處】《辛亥革命·安徽光復記》:“北皖以處于南北戰爭必趨之地,故鳳穎二府屬地仍在槍煙炮雨之中。”
【第5句】:如法炮制[rú fǎ pào zhì]
【解釋】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現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同“如法炮制”。
【出處】魯迅《而已集·再談香港》:“兩個茶房將第二箱抬到艙面上,他如法泡制,一箱書又變成了一箱半,還撕碎了幾個厚紙包。”
【示例】朱自清《古文學的欣賞》:“我們不妨如法炮制,用白話來嘗試。”
【第6句】:糖衣炮彈[táng yī pào dàn]
【解釋】用糖衣裹著的炮彈;比喻用腐蝕、拉攏、誘惑等手段去牟取自己的利益。
【出處】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49章:“不要中了敵人的糖衣炮彈,被人家拉過去。”
【示例】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容易被糖衣炮彈所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