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既”的成語(18個)
本文整理了既有今日,何必當初、一如既往等含“既”的成語18個,其中“既”開頭的成語7個,“既”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既”開頭的成語【第1句】:既有今日,何必當初[jì yǒu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
【解釋】既然現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尸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示例】寶玉在身后面嘆道:“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八回
【第2句】:既得利益[jì dé lì yì]
【解釋】指人們或集團已經獲得的,法定的某種特別權益。
【出處】毛澤東《陜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布告》:“凡在國內和平開始時,屬于邊區管轄地域內,一切已經分配過的土地房屋和已經廢除過的債務,本府本處當保護人民既得利益,不準擅自變更。”
【示例】這既然是他的既得利益,他當然不會輕言放棄。
【第3句】:既成事實[jì chéng shì shí]
【解釋】既成:已成。已經形成的事實。
【出處】唐·杜甫《雨不絕》詩:“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揚如絲飛。”
【示例】對于既成事實的婚姻,我們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第4句】:既來之,則安之[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解釋】既:已經;來之:使之來;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心來。
【出處】《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示例】但既來之,則安之,姑且住下再說。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二回
【第5句】: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jì zài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
【解釋】既:已經,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向對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8回:“'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三藏只得雙手合著與他見個禮。”
【第6句】:既往不咎[jì wǎng bù jiù]
【解釋】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處】《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示例】既往不咎,以后再辦起事來,審慎點就是了。 ——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第7句】:既冠之年[jì guān zhī nián]
【解釋】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指已成年。
【示例】你已到了既冠之年,該自食其力了。
“既”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一如既往[yī rú jì wǎng]
【解釋】一:完全;既往:從前,已往。指態度沒有變化,完全象從前一樣。
【出處】蘇叔陽《第二次握手》:“清末以來,到海外求學的中國人何止千百,在學業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國又窮又弱的現狀一如既往,絲毫無所改變。”
【示例】它一如既往,是一片蓬勃的繁忙景象。 ——浩然《艷陽天》第124章
【第2句】:東曦既駕[dōng xī jì jià]
【解釋】曦:曦和,神話傳說中駕日車的神。指太陽已從東方升起。比喻驅散黑暗,光明已見。
【出處】唐·馮翊《桂苑叢談·崔張自稱俠》:“及期不至,五鼓絕聲,東曦既駕,杳無蹤跡。”
【第3句】:語焉既詳[yǔ yān jì xiáng]
【解釋】焉:語助詞。說得很詳細。
【出處】明·沈寵綏《度曲須知·中秋品曲》:“予因是而思平上去入之交付明白,向來詞家譜規,語焉既詳,而唱家曲律,論之亦悉。”
【第4句】:不咎既往[bù jiù jì wǎng]
【解釋】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出處】《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示例】既然他已經承認了錯誤,我們就可以不咎既往了。
【第5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
【解釋】移:改變。話說出了口,就是用黃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出處】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第6句】:羽翼既成[yǔ yì jì chéng]
【解釋】小鳥的羽毛已經長成了。比喻勢力已經強大起來。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
【示例】黨與既立,羽翼既成,是以敢肆狂言,以動朝聽。 ——宋·蘇轍《論西事狀》
【第7句】:一反既往[yī fǎn jì wǎng]
【解釋】一:完全;既往:從前。完全與以前相反。
【示例】從今以后,他要一反既往。
【第8句】:君子不究既往[jūn zǐ bù jiù jì wǎng]
【解釋】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經過去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過去的事情。
【出處】《柳暗花明》:“就是俗語說:君子不究既往嘛。何況咱們還是親戚!”
【第9句】:一言既出,駟馬難追[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
【解釋】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示例】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翻悔之理!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
【第10句】:一言既出,如白染皂[yī yán jì chū,rú bái rǎn zào]
【解釋】皂:黑色。話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話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將軍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示例】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19回:“咱們可是君子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第11句】:不追既往[bù zhuī jì wǎng]
【解釋】追:追究。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出處】清·林則徐《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呈繳,未來者斷絕不來,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