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跂”的成語(yǔ)(7個(gè))
本文整理了跂予望之、掇而不跂、翹首跂踵等含“跂”的成語(yǔ)7個(gè),其中“跂”開(kāi)頭的成語(yǔ)2個(gè),“跂”結(jié)尾的成語(yǔ)2個(gè),“跂”在中間的成語(yǔ)3個(gè),包括成語(yǔ)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跂”開(kāi)頭的成語(yǔ)【第1句】:跂予望之[qì yǔ wàng zhī]
【解釋】跂:抬起。抬起腳跟遠(yuǎn)望。
【出處】戰(zhàn)國(guó)·趙·荀況《荀子·勸學(xué)》:“吾嘗跂而望矣。”
【示例】他跂予望之,希望她能早日回來(lái)。
【第2句】:跂行喙息[qí xíng huì xī]
【解釋】跂行:蟲(chóng)爬行,喻指有足能行者;喙:鳥(niǎo)嘴,指動(dòng)物的嘴;喙息:用口呼吸。指含有人在內(nèi)的各種動(dòng)物。
【出處】《史記·匈奴列傳》:“跂行喙息蠕之類(lèi),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示例】舟車(chē)所至,人跡所及,跂行喙息,咸得其意。 ——《漢書(shū)·公孫弘傳》
“跂”結(jié)尾的成語(yǔ)【第1句】:掇而不跂[duō ér bù qì]
【解釋】掇:拾取;跂:抬起腳后跟站著。就近拾取,不必踮起腳跟企盼遠(yuǎn)處的。
【出處】《莊子·秋水》:“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
【第2句】:綦溪利跂[qí xī lì guì]
【解釋】指故作高深,立異離群。
【出處】《茍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茍以分異人為高,不足以合大眾,明大分。”王先謙集解:“綦溪,猶言極深耳,利與離同……離世獨(dú)立,故曰離跂。”一說(shuō),綦溪,邪徑;利跂,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
“跂”在中間的成語(yǔ)【第1句】:翹首跂踵[qiáo shǒu qǐ zhǒng]
【解釋】翹首:抬起頭。抬起頭踮起腳。形容殷切盼望。
【出處】宋·王明清《揮麈三錄》第一家:“天下之士翹首跂踵,冀閣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謂若今之為起居舍人者,止司記錄而已也。”
【第2句】:延頸跂踵[yán jǐng qǐ zhǒng]
【解釋】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同“延頸企踵”。
【出處】宋·王明清《揮薼后錄》第四卷:“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頂煉臂,延頸跂踵,以望御車(chē)之塵也?”
【第3句】:鸞跂鴻驚[luán qí hóng jīng]
【解釋】比喻書(shū)法筆勢(shì)飛舉之態(tài)。
【出處】宋·黃伯恩《法帖刊誤·王大令書(shū)上》:“才披尺許目增明,鸞跂鴻驚欲飛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