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記》讀后感-初中八年級語文
《核舟記》讀后感-初中八年級語文!《核舟記》的作者是魏學洢。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中國明朝末嘉善(今屬浙江省嘉興市)人,明朝末年的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張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記》,是其代表作。下面給大家介紹《核舟記》讀后感-初中八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核舟記》訓練大匯總
《核舟記》讀后感-初中八年級語文
《核舟記》的創作者是魏學洢。他是明朝末期人,他的父親則是與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宦官、想弒君篡位的魏忠賢進行了堅決激烈斗爭的大忠臣。但彈-劾奸人不成,反而慘被下獄斬首而怨死。魏學洢時年僅二十九歲,就在他護送父親靈柩回家的途中,又不幸悲憤而亡,真是英年早逝啊!令人嘆息。但這位既不是大官,又不是名士,更不是詩人作家的“無名小卒”卻憑借他的筆墨乍現,給后人留下了大名篇——《核舟記》。
魏學洢在他二十五歲時寫了這篇文章,給他悲慘的人生點綴了美麗,增添了色彩。我對古文的喜愛,就在于不僅有景、物的描寫,更能抒發豪情,表達志向。《核舟記》正是這樣的文章。
《核舟記》描寫的是一名藝人王叔遠送給作者的一個迷你小船。天哪,你想象得到嗎?八分長的一個堅硬核桃,不知是什么樣的工匠,居然能夠用刻刀、畫筆勾勒小船,居然能在上面做成小窗,有窗欄、窗戶!還居然有八扇!箬蓬也是栩栩如生。一個完整的船艙,居然只有四分長,真是鬼斧神工啊!可是,這還不是主體部分喲!
船頭厚僅二分,上面居然有三個小人!你說神不?!此舟點明的主題是“大蘇泛赤壁”。這船必是蘇軾的仆人駕舟了,東坡先生與他的兩個朋友同游赤壁。黃庭堅與蘇東坡共執一手卷,相互指點侃談卷中之物,興高采烈,神采飛揚。置身于廣闊天地間,胸襟頓開,浩瀚江面上“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四周更是“山高目小,水落石出”。兩次暢游赤壁,各異季節,帶來不同景色,更是頗有一番情趣。佛印和尚袒胸露乳,猶似笑彌勒一般,想必是悶得慌了,到江上風多處乘涼,無比快活。總之,我就像親眼看到三人如何開懷暢游,悠閑自在的豪邁氣度和瀟灑姿態。作者觀察細致,下手更是妙筆生花,寫得既有條理,又令人陶醉,惟妙惟肖,生動地展現了歷史上一個的文學故事,太令人嘆服了!
舟子(撐船的人)兩人不能算作主要人物,只能作個陪襯,但雕刻家王叔遠仍將他們聽茶聲、作呼嘯狀刻畫得入木三分,更體現了他們“泛舟”江上時的悠閑、豪爽之情。
這核舟長不過一寸,寬不過二厘,但窗格、茶具、船漿、五個人物卻盡其所展,實是不可名狀的驚人之作。難怪作者驚呼:“噫,靈哉,怪哉!”。
小編推薦:初中中考物理知識點梳理“10個不一定”清單
請點擊下載附件
點擊下載試題:《核舟記》讀后感.rar
《核舟記》讀后感-初中八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有專業的老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