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實踐報告【五篇】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我國城鎮化取得巨大成就,人口等各類要素越來越向市域聚集,市域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實踐報告【五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實踐報告篇1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是我美麗的故鄉。
我家住在洛陽老城北大街附近,每次我和媽媽走到北大街,媽媽總會感嘆:“現在北大街的變化真大呀!”我好奇地問媽媽:“以前的北大街是什么樣子呢?”
在媽媽的講述中,我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三十年前北大街的舊貌——那時的老城,人們住的是低矮的瓦房,道路很窄,都是黃土路,有風時塵土漫天,鐵路分局、北關的人們多要走北大街到老城去,主干道北大街雖然說是柏油路,但因道路不平,被老百姓稱為“搓板路”。那時洛陽公交線路很少,一到上下班行人和自行車就會擁擠堵車。白天,路邊上的小販們沿街叫賣,叫賣聲此起彼伏,嘈雜一片;夜晚,路旁沒有路燈,到處漆黑一片。
隨著舊城改造,北大街煥然一新。新修的中州路橫貫洛陽城,道路四通八達,北大街變得既寬闊又平坦。平房變成了鱗次櫛比的棟棟高樓,小街小巷也變成了專賣店,各式各樣的汽車川流不息。北大街,白天商鋪林立;夜晚,到處燈火通明,丹尼斯、亞威古城天街這樣的大商鋪都在北大街落了戶。
古城的變化可真大呀!我的家鄉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現代,越來越先進了,我也越來越愛家鄉,越來越離不開洛陽了。
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實踐報告篇2
我的家鄉在江蘇常州,這里可是有著“龍城”的稱號,家鄉20年來,有著千萬種變化,怎么?你不相信吧?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吧!
20年前,家鄉的小路可以算是“羊腸小路”了,人們必須要小心翼翼地通過小路,生怕踩著路邊的稻子,而現在,那些小路早就開闊成大馬路了,路上開著數不勝數的車子,來來往往,匆匆忙忙。
20年前,家鄉有一塊荒野,離我們的學校也不遠,每次上學、放學、買菜……去城市也要經過這片荒野,荒野孤零零地,猶如孤島,寧靜而空曠,走在荒野上,你會知道什么是孤獨,哪像我們現在,熱熱鬧鬧的呢?現在,荒野已經沒了,變成了馬路、高樓……
20年前,家鄉沒有高樓,沒有別墅,任何人都住在平房里,一間平房可以住10個人,當時灰色小公寓已經成了家鄉人無比向往的地方,現在,時代飛速前進,一代一代,原本是間破破爛爛的平房,轉眼間成了公寓,過了不久,公寓漸漸稀少,變成了高樓大廈,后來,社會逐漸發達,大廈變多,公寓基本全部拆除,變成了別墅、城堡。
家鄉的變化很多,有很多我們并沒有發現,但是,只要我們有愛發現的眼睛,任何事物我們依然能夠探索究竟!
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實踐報告篇3
我的家鄉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城,這里物產資源豐富,人杰地靈,開發了一些龍頭特色產品,比如大河烏豬、富源魔芋、富源酸菜。還有很多美食,比如牛肉、羊肉等等,隨著政府的不斷重視和積極的投入,我的家鄉變得更加的美麗。
金城廣場以前是個臟亂的地方,路高低不平,一不小心,就會摔倒,雖然金城廣場以前建設了很多大草坪,但是人們亂踏草坪,很多小草都被踏死了,如今,大草坪被去掉了,而是栽上很多樹,人們也踏不到了,路也重新修了,廣場鋪上一片片新磚,路也平了,國旗邊上還鋪了一些鵝卵石,還鋪成小花的形狀。
坪街的老房很破很破,磚從黃色變成了黑色,磚的菱角邊早已磨損了,從低處看,房瓦已經爛得不成樣子,房子都很矮,只有二至四層這么高,富源城只有富煤大廈有十七八層高,現在,人們有錢了,平街的老房很多都拆了,蓋成了高樓大廈,宏偉的"建筑,比如:勝境大酒店、金石酒店、移動通信大樓,等等。
人民路以前是個黑漆漆的地方,沒有燈,人走在那條路上會害怕,并且規劃很亂,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四腳朝天,現在規劃也好了,夜晚還有很多燈在亮,五顏六色的,真美麗。
家鄉的變化多大呀!我愛我的家鄉。
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實踐報告篇4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的家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家門前有一條馬路,以前那條馬路狹窄。骯臟,很多人都不愿出門。現在買馬路上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馬路兩旁還有花壇,花壇上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馬路兩旁的廣告牌也隨處可見。從遠處看像一條無尾的龍。晚上,馬路上更美了!你可以看見五光十色的彩燈,路邊的大樹上,也掛滿了燈籠和彩燈。
沿著馬路往上走,就能到達風景優美的“石佛溝”了!以前的石佛溝,看起來很荒涼,沒有活力感。現在的石佛溝可美了,走進石佛溝,第一眼就能看到,用石頭砌成的大門,大門上還雕刻著很多圖案,有龍。有鳳。還有各種花的圖案。在往前走便能看見一塊巨大的石,石頭上寫著“石佛溝”這三個大字。石佛溝里有農家樂,還有很多古建筑和寺廟。除此之外山上還有茂密的森林,一眼望去全是綠色,走進石佛溝像是來到了綠色的海洋。石佛溝以前來游玩的人并不多,經過修建以后,石佛溝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除了我介紹得這些,還有一個地方我還沒有說,它就是我家對面那座山腳下的一條火車軌道。以前那條軌道是拉煤炭的火車走的。現在那條軌道上行走的是載滿游客的火車。火車每天用響亮的號角承載著人們快樂的旅途。
“誰不說俺家鄉好,得兒喲,得兒喲,幸福的歌聲千年萬年長……”是啊,家鄉富裕了,日子變好了,幸福的歌聲千年萬年長!
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實踐報告篇5
金風送爽,五谷豐登,我們迎來了金秋十月,同時迎來了祖國母親62歲的生日。時光倒轉,在1949年的10月1日,主席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從那一刻起,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祖國不再是以前那被當成獵物瓜分的弱者,不再是引起多方勢力斗爭的那片土地,不再是一個封建社會。62年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數字,凝聚了多少人的付出,才使得祖國有了現在的繁榮昌盛,才有了我們這樣美好的生活!
我的家鄉在一個并不起眼的小城鎮上——諸城。但是,新中國的成立,讓她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人們的著裝有了巨大的變化。以前,人們不論春夏秋冬,不論嚴寒酷暑,只有一套衣服可以穿。冷了只能挨著,熱了只能忍著,而且全身上下都打滿了補丁,顏色多是些灰暗的顏色。現在,人們四季都有很多衣服,而且講究時尚、潮流、絢麗的色彩,每天都要大方得體。
人們的飲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人們很少有吃飽的時候,而且只能吃一些蔬菜粗糧,吃肉根本就是奢望,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可以見到一點肉,營養也不均衡。現在不同了,我們的飲食多種多樣,有新鮮的蔬菜,精心制作的面食,肉食更是繁多,而且蔬菜追求綠色、無公害,肉食追求新鮮,還有許許多多以前人們想都不敢想的山珍海味。有些人還有自己的營養師,一天食肉不宜過多,食鹽不能過量等等,減少了人們因為飲食而患病的幾率。
人們的生活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人們都是住一些破舊的小平房,而且下雨時,也經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還只能一大家子人擠一張床。現在就不一樣了,人們都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樓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空間,而且經常看到有老奶奶在社區里跳舞,老爺爺在下棋,還有很多的健身器材。人們有了電視、電腦,生活不再枯燥無味,一家家超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
我們的出行也更加便利了。以前的人們,出行大多都是靠步行,自行車也很稀少,極其不便利。現在變化可大了,大街上車水馬龍,幾乎家家都有汽車。而且有公共汽車,地鐵等公共設施,出行特別便利。
農村的變化也是不可小瞧的。看,以前那些破舊的茅草屋都不見了,變成了現在寬敞明亮的磚瓦房。以前的泥濘小路也不見了,變成了一條條四通八達的柏油馬路。以前的人們上學,都要到很遠的地方,現在,每個村莊都有幼兒園和學校,解決了孩子的讀書問題。變化最大的是人們種植農作物都用上了機械化,有播種機、收割機、脫粒機等,人們還學會了綠色溫室大棚,節能灌溉、無土栽培等新技術,使人們又省時又省力。
當我們處在衣食無憂的生活中時,一定不要忘記,有許許多多的人為了今天,獻出了青春,獻出了他們的生命。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知識,長大后建設祖國,讓祖國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