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中描寫場面的句子50條
《老山界》 閱讀答案
半夜里,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人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
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
又傳下命令來,要隊伍今天無論如何爬過這座山。因為山路很難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進。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刻寫標語,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號,演說,幫助病員和運輸員。忙了一會兒,再向前進。
走了不多遠,看見昨晚所說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謂雷公巖的,果然陡極了,幾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寬;旁邊就是懸崖,雖然不很深,但也夠怕人的。崖下已經聚集了很多馬匹,都是昨晚不能過去,要等今天全縱隊過完了再過去的。有幾匹曾經從崖上跌下來,腳骨都斷了。
很小心地過了這個石梯。上面的路雖然還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厲害了。一路走,一路檢查標語。我漸漸地掉了隊,順便做些鼓動工作。
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點;恰巧來了一個瑤民,同他談談,知道還差得遠,還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飯,今天的早飯,都沒吃飽。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著勇氣前進。一路上,看見以前送上去的標語用完了,就一路寫著標語貼。累得走不動的時候,索性在地上躺一會兒。
……
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里立個紀念牌,寫上某年某月,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休息一會兒。回頭看隊伍,沒有翻過山的只有不多的幾個人了。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7.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2分)
8.選文第1段寫景作者調動了人的哪幾種感官來描寫的?請分別舉一例說明其作用。(3分)
9.選文第一段中劃線句描寫了山谷夜晚的聲響,似乎有點矛盾,說說你對該句的理解。(3分)
10.“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這句話所寫的情況似乎不像紀律嚴明的紅軍戰士之所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3分)
11.選文中說“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的心中”,這個“堅強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們”是如何把它“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的心中”的?(4分)
12.用聲音來襯托安靜,是作者寫景的.手法之一。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因為某種聲音而顯得周圍環境的寧靜,試舉一例加以描述。(3分)
參考答案:
7.描述了紅軍戰士露宿山谷和從雷公巖艱難地登上老山界山頂的情景。(2分。意思對即可)。
8.視覺:“天上閃爍……寶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寫山高;聽覺:“耳朵里有……在澎湃”,寫幽靜;觸覺:“才覺得寒氣……打著顫”,寫寒冷。(3分。意思對即可)。
9.在深山里,在極靜的時候,有的聲音,分明來自遠處,分明很細切,可是由于靜,聽起來仿佛近在咫尺,而且響亮洪大;有的聲音,分明起自近處,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疊,反響回蕩,愈傳愈遠,愈變愈細。而且風聲、水聲、林木呼嘯聲等等,混雜一起,變化萬端,引起人的種種聯想。(3分。意對即可)。
10.“搶”在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并沒有互相爭奪之意,用在這里,形象地表現了紅軍戰士為完成爬山任務而抓緊時間吃飯的動人場面。(3分。意思對即可)。
11.指紅軍指戰員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2分。意對即可)。“我們”通過貼標語、喊口號、演說等方式進行宣傳鼓動,激發紅軍指戰員的斗志。(2分。意對即可)。
12.略。如蟋蟀的鳴叫反襯出秋日夜晚的寧靜。(3分。試根據描述得生動形象與否酌情給分)。
《老山界》重點閱讀及答案
(一) ①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②大家都知道這座山是怎樣的陡了,不由渾身緊張,前后呼喊起來,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
③不要掉隊呀!
④不要落后做烏龜呀!
⑤我們頂著天啦!
⑥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1.第①段寫景的觀察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⑦段寫景的觀察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勢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腳。山腰,高、陡)
2.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中奇觀指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這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奇觀是指成千上萬的人在攀登,人、夜色、高山整合在一起,瑰麗、壯觀。體現了紅軍隊伍龐大的氣勢,并歌頌了紅軍堅強的革命意志。作者用贊賞的口吻來描繪景物,抒發了豪邁的情懷,是革 命樂觀主義的表現。
3.文段中對紅軍戰士的對話描寫表現了什么?戰士們戰勝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文中加點的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每步都要非常小心,這里通過戰士的謹慎和行軍速度之慢,來襯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險峻。
【第5句】:賞析劃線的`句子。
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的陡峭和高峻,并寫出火把之多,隊伍之眾。
【第6句】:兩次出現火把,作用各是什么?第一次出現,火把排成之字形,與星光相接,寫出了山之高,和點炎把的人之眾。形成壯麗的奇觀。第二次出現,火把照在人的臉上,寫出了山之陡,展現奇觀的細節。
(二)半夜里,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
1 選段按照什么順序,描寫了哪些景物?星星,山峰,山谷,火堆
2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像波濤在澎湃連用比喻描寫聲響,有什么表達效果?四個排比式比喻句,從不同角度寫出不可捉摸的聲響特點,將無形的聲音化為具體的形象,給人以美好的聯想,增強語勢,使人的感受更加強烈。并且運用以靜襯動的寫法,更加渲染了山中的寂靜。
3 這段景物描寫,突出山間_______的特點?(寂靜)
4 對表達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從側面突出了中心思想
5 給加點字注音: 打著顫____ 蜷____ 矗____立 捉____摸____ 咀____嚼____ 嗚____咽____
6 對劃線句子進行賞析(1)作者將星星喻為寶石,狀其光芒四射;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則暗示出山之高,讓人聯想到仰可摘星辰的詩句;(2)前一句以巨人喻山峰,后一句以井喻山谷,二者結合起來,便很有立體感地展現出山高谷深的壯觀景象;
7 從文中我們可能讀出哪些艱苦的信息?寒冷、山陡
8 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作者還能如此享受美景,體現了什么?體現出紅軍戰士的樂觀、豪邁、不畏艱苦的英雄氣概,
9 本段從觸覺角度突出山之寒;從視覺角度突出山之高;從聽覺角度反襯山之靜。
《老山界》的原文閱讀
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動身,沿著山溝向上走。前面不知道為什么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又要停下來等。隊伍擠得緊緊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來,等前頭喊著“走,走,走”,就站起來再走。滿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幾次又要停下來。天色晚了,肚子餓了,許多人煩得叫起來,罵起來。我們偷了個空兒,跑到前面去。地勢漸漸更加陡起來。我們已經超過自己的縱隊,跑到“紅星”縱隊的尾巴上,恰好在轉彎地方發現路旁有一間房子,我們就進去歇一下。
這是一家瑤民,住著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大嫂,借你這里歇歇腳兒。”
“請到里邊坐。”她帶著些驚惶的`神情說。隊伍還是極遲慢地向前行動。我們就跟瑤民攀談起來。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不論是誰,不論他們開始怎樣怕我們,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軍是什么,沒有不變憂為喜,同我們十分親熱起來的。今天對瑤民,我們也要試一試。
我們談到紅軍,談到苛捐雜稅,談到廣西軍閥禁止瑤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殘殺瑤民,談到她住在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來了。
她說她原來也有過地,但是漢人把他們從自己的地上趕跑了。現在住到這荒山上來,種人家的地,每年要繳特別重的租。她說:“廣西的苛捐雜稅對瑤民特別重,廣西軍閥特別欺侮瑤民。你們紅軍早些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
她問我們餓了沒有。這一問正問中了我們的心事。她拿出僅有的一點米,放在房中間木頭架成的一個灶上煮粥。她對我們道歉,說沒有多的米,也沒有大鍋,要不就多煮些給部隊吃。我們給她錢,她不要。好容易來了一個認識的同志,帶來一袋米,夠吃三天的糧食,雖然明知道前面糧食缺乏,我們還是把這整袋子米送給她。她非常歡喜地接受了。
部隊今天非夜里行軍不可,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我們問了瑤民,知道前面還有竹林,可以砍來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準備。
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因為確是餓了。我們也拿碗盛給瑤民母女吃。
《老山界》教學反思
《老山界》是蘇教版八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三課的一篇講讀課文。它記敘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故事完整,思路清晰,教起來比較輕松自如,尤其是背誦的段落,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前后不到十分鐘就背會了,下面就我教學本課的思路做個反思。
因為本文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按時間和空間順序記敘,教學中學生能根據文中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句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也能結合文末“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這句話,從文中具體找出翻越老山界到底難在哪兒。通過文中具體語句的朗讀、分析,總結起來就是:吃飯難、走路難、睡覺難、處境難這四個方面,學生在朗讀理解中感受到了紅軍精神,對紅軍的崇敬、敬佩之情也就就油然而生了。
文中需要背誦的段落:“半夜里……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一段,要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當堂背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為此,我將大段的背誦化整為零:
【第1句】:讀讀這段中最喜歡的語句,說說喜歡的理由。學生普遍認為:“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這幾句是最美的,為此,我引導學生賞讀優美語句,然后再限時自由背誦。充分調動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第2句】:此外,還有沒有喜歡的語句,生搶答: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的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然后賞讀,說說喜歡的理由,之后再限時背誦。尤其是分組、男女競賽背誦,更加速了學生背誦的進程。
【第3句】:這段僅僅對景物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嗎?生搶答:還有人物的活動,然后找描寫人物活動的語句讀讀、背背。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這樣,將大段的背誦化整為零,學生既賞讀了優美語句,又明白了景物描寫與人物的關系,還在有限的課堂輕松的背會了課文,真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