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描寫人物的句子集錦五篇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
閱讀[甲][乙]兩文,回答9~12題。(10分)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①膝上。有人從長安②來,元帝問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⑤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⑥?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⑦。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⑧?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元帝:司馬睿,其長子司馬紹后繼位為明帝。 ②長安:西晉的封國,此時的'長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陽,西晉時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潸(shān),流淚的樣子。涕,眼淚。 ⑤東渡:晉元帝為瑯琊王時住在洛陽,好友知天下將要大亂,就勸他回到自己的封國,鎮守建康,意欲建立一個復興帝室的基地,這就是所謂的東渡。 ⑥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你認為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意謂,認為。 ⑦居然可知:根據這一點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9.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問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異之 _______________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2)具以東渡意告之。
11.有人認為,[甲]文中的魯莊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請結合原文內容闡釋其不鄙的理由。(2分)
12.[甲][乙]兩文都主要以描寫來表現人物。[乙]文這個小故事表現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第9句】:(1)賜福、保佑。(2)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3)為什么。(4)對感到驚奇。(每小題0.5分,共2分。)
【第10句】:(1)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給他人。(2)元帝把東渡的意圖詳細地告訴了他。(每小題2分,共4分。)
【第11句】:廣開言路、禮賢下士;盡職盡責,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得滿分,共2分。)
【第12句】: 語言 ; 機智、聰穎、聰敏、機敏、聰明、隨機應變等(答出其中一個詞語即可)(每空1分,共2分。)
《曹劌論戰》閱讀題及答案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又何間焉 間:參與(1分)。
神弗福也 福:保佑、賜福(1分)
1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句的意思(4分)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分)
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據實情來處理。
②忠之屬也。可以一戰。(2分)
答案: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戰。
13.曹劌為什么贊同魯莊公戰前準備的.第三個條件,請簡要分析。(2分)
答案:(2分)此題為開放題,贊同理由只要聯系到“取信于民”即可。如:曹劌從魯莊公把打勝仗的希望寄托在“體察民情,盡力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方面,看到了他取信于民的思想,所以贊同。
14.魯莊公有很多可貴的地方,請結合文章分析。(2分)
答案:(2分)只要圍繞一點來談,言之成理即可。可貴之處如:能聽取別人的意見。知人善用。禮賢下士。不恥下問。親自參加戰斗。(分析略。答出可貴之處1分,分析1分)
《左傳·曹劌論戰》閱讀答案
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甲】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節選自《左傳·曹劌論戰》)
【乙】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①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 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②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節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①白:使……露出白木。②燭:照亮。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讀其書未畢(全部) B.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C.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寫) D.犧牲玉帛(指古代祭祀用豬、牛、羊等牲畜)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龐滑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B.皆以美于徐公 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C.肉食者謀之 遂成豎子之名
D.讀其書未畢 其真無馬邪?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段說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B.乙文段孫臏取得戰斗的勝利,得益于選擇有利的地形對敵軍進行伏擊。
C.甲乙兩文段中,曹劌、孫臏都對戰事進行了準確的預判和周密的部署。
D.甲文段曹劌認為魯莊公在處理案件上盡了職分;乙文段孫臏因馬陵之戰,一戰成名。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何以戰?(2分)
(2)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2分)
曹劌論戰語文閱讀答案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曹劌(3張)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衣食所安 安,有“養”的意思 B.小信來孚 孚,信服
C.公將馳之 馳,(驅車)追趕 D.遂逐齊師 遂,于是,就
2.下面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何以戰 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言語粗鄙
C.患之屬也 神情與蘇黃不屬 D.下視其轍 其如土石何?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寫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不是記敘這次戰役的進程,而是記錄曹劌關于戰爭的論述,所
以對于交戰的具體過程則略寫。
B.面對齊軍壓境,莊公萌倉促迎戰,鄉人閉議漠視其戰,曹劌卻以布衣之身“請見”,
曹劌入見后與莊公的一番對話,使莊公明確了戰爭勝利的.基礎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魯莊公僅是一個“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國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劌的從容鎮定、胸有成竹、指揮若定、能詳察敵情、
善于把握戰機、謹慎果斷、深謀遠慮的特點。
4.把第二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3分)
對曰:“小惠未褊,民弗從也。”
【答案】
【第1句】:B(孚,為人所信服)
【第2句】:A(A項均為賓語前置句中的疑問代詞,可譯為“什么”;B項分別為“目光短淺”, “粗俗”;C項分別為“一類人”,“聯系”或“相似”;D項前一為代詞,代指齊國軍隊,后一為句首副詞,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第3句】:C
【第4句】:(3分)曹劌說(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大意1分,“徧”“從”譯對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