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文言文翻譯及啟示 紙上談兵原文譯文及注釋
【文言文】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耳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選自《史記》)
【翻譯】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趙王說:“為什么?”(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家里的事。現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抬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趙王說:“老太太你的意見還是先放在一邊吧,我已經打定主意了。”趙括的母親于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了她。
趙括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并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后,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的士氣大亂。四十多天后,軍隊士兵饑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斗。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于是幾十萬兵士投降于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注釋】
(1)少時;小時候。
(2)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
(3)以天下莫能當:認為天下沒有人抵得過他的。以,認為。
(4)奢:趙奢,趙括之父,趙國名將,曾多次率趙軍破秦軍。
(5)難:駁倒。
(6)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險的場合。死地,生死存亡之地。
(7)易言之:把它說得很輕易。
(8)趙:趙國。
(9)廉頗:趙國良將。廉頗對秦作戰,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深溝高壘的防御戰。后趙王中了秦的離間計,用趙括代廉頗。
(10)悉更約束:全部改變原有的紀律和規定。約束,規矩。
(11)坑(kēng):活埋。
(12)嘗:曾經。
(13)卒:步兵,士兵。
(14)將:使……為將,使動用法。
(15)佯:假裝。
(16)奇兵:戰爭中用于引用敵人作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也稱“餌兵”。
【紙上談兵的啟示】
紙上談兵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在實踐活動之前,在細致調查、豐富經驗、集體智慧的基礎上,在戰略上理論上對即將采取的部署進行謹慎的沙盤推演,從而避免趙括紙上談兵的失敗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