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太守行
【題 解】
在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叛亂此起彼伏,并且發生多次戰爭。盤踞在河北易水一帶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祖孫三代,擁兵割據39年。李賀的這首詩,就是從削平藩鎮維護國家統一這一目的出發,通過對一次戰斗過程的描寫,塑造了將士們浴血奮戰的英雄形象,歌頌了他們不畏艱難、慷慨赴敵的英雄氣概和誓死報國的豪情壯志,同時反映了正值青年的詩人立志報效國家的愿望。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曲名,為《相和歌·瑟調曲》之一。因雁門關地處北方偏遠州郡,且經常有戰事,所以多用來反映征戍之事。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整首詩寫了危城將破、敵兵壓境、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勾畫了邊塞風光和突變的戰爭風云,展示了危城將士寸土必爭、奮死抗敵、精忠報國的精神,也抒發了詩人的愛國熱情。
全詩構思大膽新奇。詩中記述的這場戰爭并非指某一具體戰役,而是創設了戰斗情境,從敵我雙方對比到戰爭的殘酷流血、將士決心等,借此情境抒發作者的報國之志。
在語言上,善于通過描繪色彩和視聽感覺將感受最深的事物和印象凸現出來,用以渲染戰斗的濃烈氣氛。如“黑”、“金”、“秋色”、“紫”、“紅”、“霜”、“玉”等色彩艷麗的詞語交織在一起,用詞新奇,感情強烈。
另外,詩歌用典貼切。如不說視死如歸,而說“臨易水”,不說忠君,而說“黃金臺上意”等語,更令人回味。
李賀是一個長于表達自己深沉濃烈情感的、有高度藝術概括力的人。陸游評價說:“賀詞如百家錦袖,五色焙耀。”用一言以蔽之:“奇!”此詩中“黑云壓城城欲摧”構思奇絕,形象飽滿,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喜歡吟誦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