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的風馬牛不相及-1619字作文
那天,我坐在一棵學名菩提的喬本科植物下,寬大而稀疏的樹葉替我擋住了陽光以及和陽光一樣充滿世界的塵埃,使我的思維變得清澈起來。我還清晰的記得很多年以前一個叫釋迦牟尼的印度小城邦的王子坐在另一棵菩提樹下,思考人類的命運和前途,這一坐就是幾十年,幾十年以后,這世界就多了一門宗教----佛教----也可能是婆羅門教的分支、另類。
當然,釋迦牟尼不是李紅志,他沒有給人們太多的許諾,他只是在宣言一種大愛和寬容精神,從而度人類一切的苦難和爭斗,他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和人道主義戰士,后來,這種宗教傳到中國開始有了變化,變的象販賣未來的二道販子。當然,我坐在菩提樹下并沒想要搞什么宗教活動,我本人是無宗教人士,所以經常性的百無聊賴,因為經常性的無聊我培養了自己愛看熱鬧的習慣。菩提樹就在一條熱鬧的馬路旁邊,這條馬路上有各式各樣不同凡響的人物經過,我茶余飯后的愛好就是觀察他們,但不要把我當成一個偷窺狂,我對這些人的個人隱私沒什么興趣。就在我跟你們說這些廢話的時間里,我的面前已經走一個聲稱不要別人擋著自己陽光的犬儒主義者和一個前前前歐羅巴大陸板塊的統治者和熱愛征服的家伙,一個巧妙的將狂熱理想和個人私欲結合在一起的納粹黨徒和一個敲著鐵皮鼓的小孩,一個聲稱人類歷史是由恐懼和逃避恐懼的歷史構成的被人叫做大師的人和一個教別人相信上帝死了的瘋子,然而瘋子影響了幾代人,大師卻只被人們記住個名字至于他說了什么人們很快就會忘記。
一個開奔馳車的人和一群準備將開奔馳的打下來自己坐上去的革命者以及鼓動別人將開奔馳的打下來自己坐上去的陰謀家,一個熱愛搞ISO9000標準系列的中國帝王他一生的活動就是統一和殺人,(他統治國家的方法被后來的統治者們繼承下來并發揚光大)和一個不停的讓別人知道他幾十年來的人生經驗是值得重視的老頭,他死后他的弟子們幫他完成心愿。還有一些過度性的人物比如小資產階級,嬉皮士,等等,他們微不足道。你們看到了,這條馬路的可觀賞性還是比較高的,我努力鑒別在這個名叫歷史的馬路上的每個人以滿足我的好奇心,當然了,還有更多的人物先后出現在這條馬路上,有了人物就有了事件,事件是這些人物的發聲器官,他們利用它在若干年代以后還能聽到他們的聲音,如果你們的嗅覺足夠靈敏還會聞到他們當中一些制造的大量的血腥味。
我的一位同學說歷史就是成王敗寇的歷史,不過當時他已經瘋了。每個人眼里的歷史都不一樣,但都具有真實性,從我同學的眼里歷史就是個無情的大車輪,每個生活在低層的人都擺脫不了被碾碎被犧牲被拋棄的命運,在這個角度而言他說出了真理。隨便說一下,我在菩提樹下偶爾會看幾頁書,那天看的書是一本我前幾天從地攤買回來的這一段時間以來比較流行的武術教材《葵花寶典》,書的作者是個太監,我之所以看這本書是因為它開頭就坦率的提出“欲練此功,必先自宮”,這要比我看過的很多書真誠多了,如果你不夠強壯的話你看過的那些書就很可能把你宮了。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你們自己拿主意吧。
談到《葵花寶典》就不能不說說令狐沖和岳不群,令狐沖是位智商中等偏下,遇事就知道說“喝酒,喝酒”的二百五,這個二百五偏偏走了一系列的狗屎運打敗所有的敵人成為武林有數的高手,在制造這位高手的那位暢銷書作家大多作品中都是這樣的一位主人公在中了很多令人眼花繚亂,難以置信的命運六合彩之后成為最終勝利者,揭示了仁愛無敵,以德服人的樸素真理。但岳不群這人就有意思多了,一個成年人的虛偽和實際我能了解,但我常常納悶是什么力量促使一個正在壯年的男人滅了自己的人欲呢?難道是心理學上的自我成就欲嗎?那是明朝的事吧。明朝有個叫朱熹的人說“滅人欲,存天理”在岳不群的身上沒得到證明。在那個已經讓女人裹小腳的朝代里,科舉制度深入人心,中央集權制經過前幾個朝代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已經得到空前的完善。由于王朝統治者精力和能力的原因,市民文化開始前所未有的繁榮起來,產生了諸如唐伯虎這樣的古代嬉皮士。如果用現代人的觀點唐那群人就是行為藝術大師,他們的所做所為無不是令人驚訝和怪異,卻有寓意深刻。
接觸他們比較起今天的某某大師或者扛著各類旗號的先鋒們你有少被宮掉的危險,他們至少誠實多了。我想結束這次的東扯西拉,語言是個奇怪的東西,有沒有質量有時是因為你的角度問題,就象是歷史。